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国就四川艾滋男童被驱赶发声:羞辱和歧视是抗艾最大敌人

作者:肖婷  来源:中华女性网  发布时间:2014-12-22

  联合国就四川艾滋男童被驱赶发声:羞辱和歧视是抗艾最大敌人

  据澎湃新闻网, 12月19日,联合国就四川艾滋病儿童遭村民联名驱离事件发表声明。联合国表示,十分关注艾滋病感染儿童坤坤遭到村民歧视的情况。

  联合国指出羞辱和歧视是我们在应对艾滋病战役中最大的敌人。所有形式和情境下的羞辱和歧视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且必须要停止。没有理由从正常的生活中排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但可悲的是,违反保密性原则、无知和恐惧还在继续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也可以通过治疗、支持和关爱,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并可成长为快乐、健康和有所作为的公民。

  联合国驻华系统号召所有人通过促进正确认识艾滋病、高质量并保密的艾滋病病毒咨询检测、治疗以及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以终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羞辱和歧视。

  国家卫计委回应艾滋男童遭驱赶一事

  据新华网,12月20日,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的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一艾滋病感染男童遭同村200人联名驱离一事,国家卫生计生委进行回应,通报了事件的有关情况。

  国家卫计委表示,已责成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了解核实有关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地方政府妥善做好该名艾滋病感染儿童的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和入学教育等工作。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组织落实该儿童的入学、宣传教育及与村民沟通等工作。

  国家卫计委指出,将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通知,重申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就学、就医及生活救助等基本权利的要求,并要求各地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于近期组织抽查,确保各项政策切实落实。

  第七届(2014)“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

  据白丝带微信,由方刚召集,十几名中青年性与性别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评点出2014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性与性别”事件,致力于在纷繁复杂、存在广泛争议的事件中,通过专业的评点,推进性人权,促进性别平等。

  一是扫黄风潮席卷全国。从东莞市开始全面“扫黄”,到全国范围的“扫黄打非·净网2014”行动,再到演员黄海波因购买性服务被北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事件。点评:全面扫黄无疑吹响了“道德”高地的号角,为2014年中国社会的“反性”氛围奠定了基调。

  二是“通奸”成反腐“罪名”,“第三者”受暴力攻击。今年反腐行动披露的贪官违法违纪行为中,“通奸”总能赫然在列,特别是女官员落马的媒体报道更加突显“通奸”话语。与此同时,民间针对“第三者”的肢体和精神暴力频频出现,对公众人物也是如此。点评:中国刑法中没有“通奸罪”,“通奸”虽然目前出现在“党纪”里面,但执政党的“党纪”具有非常强的全民倡导性和广泛约束力,从而形成一种反对婚外性的社会舆论,培植了对“第三者”施暴的社会土壤。

  三是性学家遭攻击。近一年来,有不少反性人士在网站、性文化节上攻击、辱骂性学家方刚、李银河、彭晓辉等。点评:人类社会围绕性的价值观从来没有统一过,但对性学家的咒骂与泼粪,已经超出了观念多元的范畴,属于赤裸裸的暴力。

  四是“校园反性侵”引发争议。6月份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被控性骚扰女学生,10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11月北京大学副教授余万里因被控“诱奸”女留学生被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点评: 性侵犯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校园反性侵责无旁贷。

  五是腐朽的性与性别观念借“传统文化热”壮势。多个城市兴起“女学热”,东莞等地的“国学馆”纷纷创办“女德班”,提倡“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点评:“女学热”、“女德班”与“反色情网”一样,都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家庭文明”的旗号,倡导女性“贞操”及“妇德”这些已经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被摈弃的糟粕。

  六是全国道德模范变性。8月14日,曾因背母上学的孝举感动社会大众,获评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的刘霆于广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要做变性手术。点评:全国道德模范的高调“出柜”虽是个例,但从长远来看,必将促动人们思考性与性别的多元选择,撼动人们既有的价值观。

  七是粉红经济崛起。同志交友软件ZANK宣布完成总额达到2000万元的A轮融资并已推出自己的女同交友软件Laven、Blued创始人耿乐宣布公司完成了B轮3000万美元融资并筹划推出自己的女同交友软件pinkd。点评:粉红经济的崛起,是同志平权运动、社群兴起、同志自我认知度提高的重要成果,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同志的平等权益。

  八是同性恋维权活跃。1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同性恋者小振将百度和重庆心雨飘香心理咨询中心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原告胜诉。点评:中国参与国际消歧公约审议,政府首度表态:中国法律保护所有人不因性倾向而受歧视。女同社区首次提交影子报告并参与审议会议做口头陈述。性的弱势群体敢于将侵权的心理咨询系统告上法庭,本身显示了同性恋人群的自信与维权勇气。

  九是环卫女工维权成功。8月21日,广州大学城220位环卫工人罢工,其中80%是女工,多是失地居民。她们依法提出的维权诉求,得到社会各界包括番禺区总工会的支持。在工会的主持下,环卫工人选出18名代表,其中16名为女性,三名首席谈判代表均为女性。经过五轮谈判,与物业公司达成协议。点评:环卫女工的行动打破了人们对基层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不是等待救助的受害者,而是敢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勇者和行动者。

  十是“小红帽(百元哥)”事件曝露同志真实处境。因“小红帽(百元哥)”视频“被出柜”的另一位当事人阿易因单位看到这段视频后将他辞退。阿易将辞退他的原单位、深圳某设计公司以侵犯平等就业权为由告上法庭。这可能是国内涉嫌性倾向就业歧视第一案。点评:虽然,近年中国社会看上去对同性恋的态度有更多的宽容,但是网民对“小红帽”的娱乐、嘲笑、讥讽,还是表现了对于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性别形象的排斥。该事件被网络曝光,反映了同性恋群体在职场中的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性学女硕士出家 导师哽咽支持

  据中国新闻网,12月19日,在四川甘孜某佛学院,华中师范大学2011届性学女硕士彭露露剃度出家。

  作为新闻人物,彭露露曾是2011年知名度最高的毕业生之一。最后,她成功地应聘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圆了教师梦。然而,正在准备攻读澳门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彭露露,在看似已经实现了当年的性学教育梦想的时候,却突然放弃一切,遁入空门。

  她曾经的导师、在合肥出差的该校性学教授彭晓辉哽咽地告诉记者,对她的决定表示理解与支持,并为其写了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信。虽然师生认知已各自不同,但彭晓辉支持弟子的决定,望其在修炼后与自己友好辩论,“真正架起佛法和性学的对话通道。”

  云南少女涉幼儿园投毒被判无期喊冤12年,检方复查一年无果

  据澎湃新闻网,2002年的一起蹊跷的幼儿园投毒案,让时年17岁的云南少女钱仁凤身陷囹圄。被认定为这起投毒案凶手的钱仁凤,最终被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处无期徒刑。至今仍在云南省某女子监狱服刑的钱仁凤,多次委托律师申诉,坚称无罪,喊冤已达12年。

  2013年7月云南省检察院调取了钱仁凤投毒案的全部卷宗,正式立案复查。

  2014年12月21日,云南省检察院申诉处副处长高洁峰告诉澎湃新闻“案子正在办理,主要是年代太久远了,有些证据需要重新鉴定。”对于复查何时能够结案的问题,他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日期。

  澎湃新闻查阅卷宗时发现,司法机关对于本案从作案动机到作案过程的认定,全部来自钱仁凤的口供。“从作案动机到证据链,疑点太多,无人证,也无直接物证。”钱仁凤的申诉代理律师杨柱称。

  母亲为救白血病女儿“卖儿子”

  据中国青年网,2014年12月20日下午,青岛台东威海路步行街天桥上出现一对母子,母亲右手牵着孩子,左手高举一块纸壳,上面“卖儿子”三个字异常醒目。记者前往调查发现,这位来自日照的孟女士因女儿罹患白血病,但无法凑齐高额的医疗费才出此下策。孟女士一家人的遭遇不是个例,他们常常因治病花光家中的积蓄,最后只能求助媒体相助。

  少女厕所产子欲将其冲走未遂,被判缓刑

  据京华时报,北京某旅游学校17岁学生小梅(化名)不慎怀孕,并在厕所马桶内产下一男婴。因担心被人发现,小梅两次冲马桶欲将婴儿冲走。未果后,又将男婴拉出并丢进纸篓,随后离开。事件造成男婴当场死亡,小梅被判处缓刑。

  承办此案件的检察官,经审定后,为小梅办理了取保候审,并委托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为小梅进行心理疏导,从专业角度排解小梅压抑的情绪。

  检察官透露,2011年至2014年期间,北京全市共发生8起20岁以下未婚妈妈溺婴案件。检察官称,青少年性教育问题亟待社会关注。建议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加强两性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

  澳“8孩命案”真凶疑为生母 案发前言行举止显露异样

  据新京报,澳大利亚警方20日宣布,震惊全国的“8孩命案”中那名受伤妇女因涉嫌谋杀已经被捕。警方说,这名37岁女子是8个孩子中7个人的母亲、另一人的姨妈。

  据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凯恩斯市一个住所19日发生命案,8个孩子被发现死于屋内,年龄介乎18个月至14岁,一名妇女受重伤。由于这起血案涉及如此多的孩子,一时间令整个澳大利亚社会为之震惊。

  媒体报道称,这名女子在案发前言行举止已经显露异样。按当地媒体的说法,她18日晚被听到在屋内尖叫:“别让他们从我们这里拿走……上帝保佑我们。原谅我即将要做的事。”

  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19日说,这起命案“令人心碎”,坦言人质事件和震惊命案接连发生让澳大利亚经历“艰难时刻”。 “这是一起难以形容的犯罪行为,今夜,整个国家都会为这些孩子流泪、祈祷。”

编辑:吴苏锦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