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报调查

烟民有吸烟室,母亲为什么没有哺乳室?

——母婴哺乳室现状调查

作者:见习记者 张明芳 张园园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4-12-10

编者按

今年8月1日~7日是第2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如今母乳喂养的观念正在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然而在观念提升的同时,硬件设施却并没有与时俱进。

一项针对2014中国妈妈母乳喂养现状的调查显示,有90%的公司没有母乳喂养室,职场妈妈的背奶环境相对恶劣。同时,公共场所哺乳室也并不普遍。

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倡导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均能结合需求设置母乳喂养室,鼓励和帮助工作中的哺乳期妇女能够继续哺乳孩子至2岁或以上。

当前母乳喂养室为什么没有普及,妈妈们的哺乳权利如何能够保障?记者日前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调查当前母乳喂养室的设置现状,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母乳喂养。

早上六点,安琪起床梳洗,给五个月大的宝宝喂完奶,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装备,吸奶器、奶瓶、电池、冰袋,每天她都要花上十几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一手拿着手提包,一手拿着储奶袋就挤入了北京上班族的人潮中。四个月的产假结束后,安琪除“上班族”的名称之外,又多了一个称谓:“背奶妈妈”。

在北京,像安琪一样的“背奶妈妈”还有很多,她们都是不能在家做全职妈妈,只好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口粮”的职业女性。

母婴哺乳室内景

九成公司无哺乳室,背奶妈妈苦水多

由于工作单位和所在的写字楼里都没有母婴哺乳室,安琪每天下午的吸奶工作都是在卫生间里完成。“在卫生间里挤奶很不方便,因为没有桌椅,吸奶时得一直拿着,没有椅子,就坐在马桶盖上挤奶。夏天吸奶十分辛苦,每次都是汗流浃背,气味也很难闻。”安琪无奈地说。

由于工作原因,安琪有时候需要出差,这时就更加痛苦。“出差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没有地方吸奶,涨奶就很难受。尤其去一些小地方更没有哺乳室了,只能找厕所凑合。”坚持了三个多月,安琪最终决定给儿子断奶,结束了她的背奶生涯。

在北京某银行上班的小佟,生完宝宝后,将家搬到单位附近,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回家喂奶。她的单位没有专门的哺乳室,“不过有会议室、更衣室可以用来挤奶,只要没有摄像头就行。”小佟说。

相比之下,杨女士就幸运得多,她所在的公司拥有专门的母婴哺乳室,老板还在里面配备了冰箱。“虽然只有10平方米左右,我们3个妈妈同时进去就有点儿挤,但是感觉很温馨,很人性化。”杨女士如是说。

然而,如此温馨的设施对于很多职场妈妈还是个奢求。今年,育儿网携手国际母乳会共同在网上举办了母乳喂养大型调查活动,调研对象涉及21407位妈妈,在发布的《2014中国妈妈母乳喂养现状及相关行业消费行为调研报告》中显示,有90%的公司未设置哺乳室,上班后有79%的职场妈妈仍坚持母乳喂养。21%放弃母乳喂养,其中背奶环境恶劣是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北京写字楼云集的CBD随机走访了该商务区内的多个写字楼,询问了二十多家企业,得到的回应都是“没有母婴哺乳室”。

某外企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单位正好有2名正处于哺乳期的女职工,根据规定,她们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哺乳假,共一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每天何时使用假期,但公司并没有为此设置专门的母婴哺乳室。记者观察到,该公司内部有大约三十平方米左右的休息区域,试衣间就位于休息区最内侧的角落,大约四五平方米左右,与休息区用一道布帘隔开,里面放着凳子和插座,这正是两位员工妈妈吸奶的地方。

公共场所哺乳室,想说找你不容易

然而,工作单位没有哺乳室在有些妈妈看来还不是最紧迫的。相比之下,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哺乳室就尤为重要,妈妈们的呼声也更高。

记者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见到蒙女士的时候,她正在给孩子喂奶。人来人往的医院里,蒙女士坐在过道的长椅上,撩起衣襟很自然地给宝宝喂着奶。她的宝宝有点发热,额头上贴着退热贴。“刚开始肯定会不好意思啊,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总不能让孩子哭个不停啊。”当记者问她会不会尴尬的时候蒙女士这样回答。

和蒙女士一样,医院里坐满了抱孩子前来看病的父母及其他长辈。妈妈们也似乎变得更加“豪放”,随处可见正在哺乳的妈妈。

记者询问急诊咨询台医院是否设有母婴哺乳室,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询问医生,找个空房间喂奶就可以。比较人性化的是,记者在这家医院的卫生间里,看到了为婴儿换尿布的尿布台。

“还是多在公共场合设置一些母婴哺乳室吧,否则都不敢轻易带孩子出门。”刚刚在日坛公园办公室里喂完孩子的刘女士说。此时,她的宝宝正在婴儿车里酣睡。产后,刘女士偶尔会推着宝宝来日坛公园散步,平时带孩子逛商场不得已就找个僻静角落喂奶,或者直接回到车上喂。供职于一家私企的她,已经做好打算,准备加入“背奶妈妈”的大军了。

火车站候车室内的母婴哺乳室

那么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地铁站,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记者又在北京市多个场所展开了调查。记者在北京火车站观察到,在一楼的第三候车室和二楼的第五候车室分别设有一个母婴哺乳室,门上写着男士止步。记者来到第三候车室的哺乳室里,不足十平方米的地方一家三口坐在椅子上吃东西,房间的角落里放着一张婴儿床,床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革布,地下放着一个空水壶。记者在里面待了半小时,未见有妈妈进来哺乳。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个地铁站,均未发现母婴哺乳室,仅在呼家楼地铁站卫生间内发现一处落满灰尘的尿布台。

可喜的是,记者在两处商场发现了哺乳室,在华堂商场十里堡店的三楼,设有一处婴儿休息室,房间干净整洁,由喂奶区、休息区、尿布台、洗手区和等待区组成。喂奶区都由布帘隔开。

朝阳区建国路上的某大型购物商场内同样设有“育婴室”,大约有三十平方米左右,门口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室内相关设施也比较健全,房间内侧还另外设置有两间单人的哺乳室。记者进去时,一位妈妈正在尿布台上给宝宝换尿布。“商场里有这么一个育婴室,对带宝宝出门的父母来说是特别方便的。”她一边熟练地给宝宝换着尿布一边说,“这里安静一些,累了能来休息一会,宝宝饿了也有个可以喂奶的地方。”工作人员表示,这里可以免费提供尿布、湿巾、卫生纸等物品。由于是公共场所,婴儿床和尿布台的床垫每星期清理更换一次。

尽管如此,在北京商场林立的地方,配有哺乳室的商场并不普遍。即使有也没有较为明显的指示标识,需要向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咨询。

哺乳室“难觅芳踪”,喂奶攻略“大行其道”

母婴哺乳室的稀缺,逼得妈妈们不得已各出奇招,网上甚至流传着公共场所喂奶攻略:

场景一:在饭店吃饭时

解决方案:在茶楼就找一个空包厢,在饭店就找一个角落,要是实在没地方,就躲到车里喂。

场景二:在医院看病时

解决方案:找个清静的走廊面壁,同时请家人帮忙遮挡一下,快速果断地喂奶。

……

如果以上场合都不适用,那就只有豁出去了,无论如何,不能让宝宝饿着。有人调侃,这充分印证了“脸皮厚吃饱饭”的说法,只是这看似轻松的调侃背后隐藏了很多哺乳期妈妈们深深的无奈。

除此之外,妈妈们也在衣服上大做文章,记者在淘宝上看到显示有8000多款哺乳衣,2万多款哺乳文胸,哺乳衣服的畅销可见妈妈们迫切需要哺乳时的隐私空间。

由于公共哺乳室较少,对其具体分布范围和位置又不太了解,很多妈妈都成了“时间规划师”。安琪就表示,之前带宝宝出去时,尽量避免在外面喂奶,出门前先喂好,然后赶在宝宝吃下一顿奶前赶回来。不过,再高明的“时间规划师”也有失策的时候,“有一次在外面没来得及回去,附近没有哺乳室,宝宝饿得直哭,只好就回到私家车里喂奶了。”安琪说。

对于当众哺乳的场景,不仅妈妈们感到不自在,对男士来说同样尴尬。一位男士就表示在公共场所遇到母亲哺乳会立即回避,“如果有哺乳室,妈妈和路人都会少些难堪。”

烟民有独立空间,妈妈们为什么没有?

日前,20位哺乳期妈妈在辽宁抚顺某商场发起了一场母乳快闪活动,希望引起人们对母乳喂养的重视,呼吁修建公共哺乳室。

“烟民有吸烟室,我们为什么就没有哺乳室?”一位妈妈说。同样的疑问也来自其他妈妈。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单位都有哺乳室或托儿所,每天喂奶时间虽然不多,但是我还是能够去哺乳室喂孩子。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哺乳室和托儿所反而不见了。”著名儿科专家张思莱医师在其新浪微博中称。

事实果真如此。小陈今年35岁,她的孩提时期就是在妈妈所在单位的托儿所里度过的。小陈的妈妈郭女士曾就职于一家国企,“把孩子放在托儿所,有专门的保育师看管孩子,工作间隙我们就去给孩子喂奶。”郭女士说,“我家女儿一直吃母乳,等自己会吃东西了,就自然断奶了。”

那么如今的哺乳室为什么不见了呢?对此郭女士的回答是如今独生子女多,家家都当宝贝,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不会带到托儿所里去。

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会考虑成本、利用率等因素,这也正是他们不愿设立母婴哺乳室的重要原因。

采访中,很多单位的答复是:我们这里没有孕产妇,建了母婴哺乳室给谁用呢?

但大部分单位则明确表示是成本问题,“我们这里办公空间本来就很有限,母婴哺乳室必须独立设置,这又不同于会议室,不能一室多用,到时利用率不高,还不如设置成调解室更实用一些。”北京市某街道总工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而就公共场所设置哺乳室来说,相比母乳喂养在社会上已形成的广泛共识,前者依旧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很多老年人表示,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她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当众给孩子喂奶很正常。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尚未婚育的年轻女性,发现她们对母婴哺乳室的功能并不完全了解,有人将其形容为“鸡肋”,认为哺乳期员工少的话,实际用途并不大,也有因缺乏哺乳常识而产生的错误观念——“吸奶哪里不行,厕所也可以呀。”

传统的哺乳习惯和观念影响了人们对于哺乳室功能的认识,法律的缺位也造成了社会对于母婴哺乳室的忽视。

1993年,卫生部、劳动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该规定第12条第5款规定,“有哺乳婴儿5名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哺育室”。

1998年,国务院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哺乳期女工享喂奶权: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喂奶时间,每次30分钟。

2012年4月,国务院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第10条规定,鼓励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母婴哺乳室。

屡次修订的《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中,仅使用了“女职工人数较多”“鼓励单位建立”等较宽松的字眼要求,而这一规定的约束对象仅局限于企事业单位,并未将公共场所纳入其中。目前我国对公共场所建立母婴哺乳室的法律法规仍是空白。

相关链接

国外哺乳室是什么样的?

美国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保护和负担得起的病人护理法》,该法规就专门规定,除非雇员少于50名,否则雇主应为哺乳女雇员提供专门的场所。

日本 日本有法例规定,婴儿会逗留而面积超过5万平方呎的场地,必须提供最少1个附设婴儿床和座椅的育婴间。网友在日本旅游时就惊叹,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出现的频率几乎和洗手间相同。“母婴室无比精致:窗帘,软皮座椅,带安全扣的小床,热水器,自来水消毒过滤器,洗手液,卫生纸等一应俱全。”

英国 英国则以规划指引的方式,要求小规模发展,例如图书馆、政府办公室、小型酒店食肆,要提供不少于75平方呎的育婴间;大规模发展,例如商场、体育馆、中央图书馆、会议展览场馆,便要提供120至250平方呎的独立育婴室。

澳洲 澳洲从2006年开始,规定所有新建或修订用途建筑物,必须提供育婴设备,例如1万至2万平方英尺的商店,便要有200平方英尺的育婴间;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英尺的公共设施及社区中心,便要有100平方英尺的育婴间。除了喂哺母乳的独立空间、换尿片的地方外,更要有预备食物的工作台,洗脸盆,以及足够的通风系统。

新加坡 新加坡早在2002年制订了《建筑物无障碍通道指引》,要求商场、休憩及文娱设施要在洗手间附近设置独立的育婴间。

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商家都会预备一个房间作为母婴室,几乎所有的女性公共洗手间里都配备了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凹槽大平台,可收可放,实用方便。

专家观点

小小哺乳室折射社会文明度

育儿网媒体发言人王真妮告诉记者,当前对于母婴哺乳室的宣传力度不够,不仅只是哺乳期妈妈们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而首先应该从医院和企事业单位做起,设立母婴哺乳室。

原宣武区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陈叔平任北京市人大代表期间,曾关注过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的情况。她建议,像商场超市、公园、图书馆等公共环境,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儿童卫生间、母婴室等。

陈叔平认为,一间设置合理的母婴室,应当备有高矮合适、舒服的椅子,哺乳的空间最好有拉帘等隔断,保证私密性。

对于部分医院、商场属于老建筑,地方又比较“拥挤”的情况,陈叔平建议,这些场所可以不辟出专门的屋子,可以在院子或走廊,利用候诊椅和休息椅,周围设置一个半圆形的拉帘,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设置其实很简单,但能解决很多妈妈和宝宝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母婴哺乳室会越来越多。在承接公共场所、写字楼等设计项目时,设计师一般都会主动提出建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名设计师说。

对于楼房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设计方案,该设计师指出,哺乳室位置一般位于楼层的角落,结构与大楼整体结构一致,关于面积等其他类似于厕所设计。

专家也表示,建筑设计中,首先是功能第一位的,而母婴哺乳室属于一种公益设施,而公益设计是要看功能的,比如商场、火车站等公用场所一定会考虑相关配套设施。

在陈叔平看来,修建母婴哺乳室是一种社会文明、人性化的体现。正如一位志愿者妈妈所说的,“母婴哺乳室的意义远远大于一个房间,而是真正的一种支持。”

编辑:袁梦佳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