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报调查

专家诊教结合 给基层百姓带来新期冀

作者:耿兴敏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4-12-09

妇科邹燕大夫(左一)的门诊室里天天堵满前来问诊的妇女。

5月中下旬,“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藏区行走进云南的宣传服务志愿者第二团队的医疗专家组一行5人,到维西县人民医院,分别在急诊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和创伤科进行临床带教志愿服务。

不到5天时间,诊治病人471例;培训讲座6场次,146位医护人员受益。一名当地居民说,那几天,到维西医院的公交车上的人都比平时拥挤得多。医院挂号收费处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医院从未这么“热闹”过。

患者:都是冲专家来的

维西是“光彩工程”的项目县之一,全县人口15.6万,是少数民族集聚地,有20余个民族,其中傈僳族占少数民族人口半数以上。

县委宣传部得知医疗专家组要来,为了让更多老百姓都知道这个信息,特意在县电视台做了宣传。看到消息后,百姓们奔走相告。

“首都的专家来给咱看病”,消息传出后,患者们纷纷慕名而来,有的患者离医院几百里地,花大半天时间才奔波到医院。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的博士杨道文大夫,每天看起病来连水都顾不上喝,当听说有的患者从几百里地赶来,中午饭吃上几口就赶快回到诊室继续看病。院领导考虑到杨大夫在高原地域工作需要休息的问题,不得不限号看病,上、下午各限挂30个号。

县医院中医科的刘桂兰等几位医生,这几天一直跟着杨大夫,做助手、学医术,当翻译。刘医生介绍说,患者一般在初春季和冬季看中医的比较多一些,5月下旬正赶上农忙时节,来看病的应该比较少,但没想到杨大夫一来,患者多了这么多。

几天时间里,杨道文大夫发现,患者中以胃肠道疾病和腰椎颈椎疾病的病患居多,原因是当地村民农忙时节经常是忙完了农活才吃饭,饮食没有规律,加上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也比较差,抽烟、酗酒的也很多,导致这种“地方病”的患者较多。“看来,健康促进要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杨道文大夫说,而这种健康素养的提高,路长而任重。

医院挂号收费处的工作人员说,“自2012年县医院从县城中心搬迁到城外,平时医院里冷冷清清的,没想到这几天来的人这么多,看来患者们都是冲着首都专家来的。”

基层医生受益很多

县医院的急诊科,这些天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既要跟着专家看病不能误诊,又要接受临床带教培训。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徐腾达边给病人看病,边与急诊科医生进行交流,告诉他们遇到这样的病人怎样处置,怎么样才能不耽误病人最佳治疗期。

徐大夫一边临床带教,一边采取互动式的、手把手地教急诊科医护人员怎样正确使用抢救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器械,并对急救箱没有配备相应的药品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急诊科的一位男医生告诉记者,每一项内容,比如抢救室里的气囊如何正确使用,徐腾达把该注意的细节讲得非常清晰,非常到位,自己一下子就记住了。

另外,徐腾达针对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良好医德素养,开展了“急诊临床思维与决策、急诊病人危险分层与评估技巧、急诊技术与艺术”方面的培训讲座。听课的医护人员感慨地说,听完讲座不但学到了急诊临床知识,还汲取了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一位刚刚在急诊科值过24小时班的医生,带着满脸的疲倦告诉记者:“虽然24小时连轴转有点累,但是我不愿意错过这次培训的机会,听了以后让我觉得很管用,也很受益。”

5月20日中午,来自华西二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罗蓉刚走进儿科门诊,就看到一个出生19天的新生儿面色青紫,罗大夫一边指导医护人员给患儿带上氧气罩进行抢救,一边用听诊器为患儿进行诊断。

经过检查和诊断,这个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杂音明显,由于感冒引发了肺炎。经过两天的精心治疗,使得患儿脸色开始红润,基本可以摘掉氧气罩顺畅呼吸。

婴儿脑瘫康复训练在维西医院还是空白,罗蓉在查房的时候,发现一个8个月的婴儿不会站立,向患儿家属了解孩子的病情后,给孩子做了一些检查,通过检查结果确诊为脑瘫患儿。

罗蓉立即联系华西二院儿科的同事,让同事通过网络立即把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办法发送过来,手把手地教给医护人员和患儿母亲练习做。还就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在全院进行了讲座培训,来听课的儿科医生感慨地说:“以前见到脑瘫患儿的孩子我们就手足无措,看到患儿家属失望的表情,作为医生的我们深感愧疚,罗大夫授课培训后,我们会尝试着去做,给患儿家属多一些希望。”

来自清华大学玉泉路医院的骨科副主任医师黄彦义大夫,是专家组成员中唯一的一位既在迪庆州医院又在维西县医院进行临床带教的骨科专家。这次来创外科就诊的患者大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原因与长年耕地劳作和本地的地势环境有关,因为这里的老百姓出出进进经常爬坡上下,这种病也就成了这个地域的常见病。

针对这种情况,黄大夫白天临床带教,晚上为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等专题培训。创外科吴崇三主任深情地说:“专家们高精尖的医疗技术,为维西的疑难病患者解决了平时难以处置的诊断和治疗。专家不但指导我们怎样看病,还给我们讲授医学理论知识,传授医学技能,良好的医德医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层医护培训需加强

“首都专家来维西医院看病了。”保和镇卫生院院长得知这个消息后,联系专家组上门去给当地疑难杂症和卧床不起的病人看病。

专家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派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徐大夫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黄大夫上门看病,在维西医院王副院长和保和镇卫生院院长及主治医生的陪同下,一同走进了5位患者的家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走在吃饭的路上、医院挂号大厅还是在宾馆的房间,医疗专家组5名成员都被患者拦截过。但是专家们从没有拒绝过群众,而是耐心地讲解病情和注意事项。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5月23日,“光彩·健康促进工程”藏区行走进云南第二宣传服务团队告别了维西县人民医院。

5天的时间,专家们说,我们团队有太多的收获,这收获中有维西百姓健康的需求,有维西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有维西百姓对我们宣传服务团队的再次期待……

然而,还令专家们挂念的是,像在维西县这样的山区里工作着的同行们,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绽放着白衣天使的荣光,他们如何成为当地的专家?

仅仅靠临床带教,基层医护人员的机会在何方?

专家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学习与培训,要尽可能使得他们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议或者培训班,了解目前主流的治疗技术、手段和思路。

“目前县医院的许多医生在面对一些病症的时候,几乎没有基本的治疗思路。”一位专家担忧地说。

另外,基层医生也应当转变思路,加强自学能力和意识,不能仅仅依靠外出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更应该抓紧平时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有专家表示,希望并建议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一些权威医学网站上进行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编辑:袁梦佳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