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此刻新闻

女报评论| 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宣判具有示范意义

标签:此刻新闻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 刘天放

4月23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作为配音师的原告,其声音权益及于案涉AI声音,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据悉,这是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应用无穷,这是人类之喜,但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有边界。正如法官强调的,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的授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使原本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但人工智能毕竟只是工具,没有善恶之分,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因此,当有人想用人工智能技术随意将别人的声音“AI化”时就涉嫌违法了。在人工智能已在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下,使科技活动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才是正途。

今年清明节期间,用AI“复活”他人乃至公众人物,曾引发广泛争议。将AI用于寻找失踪儿童等,无疑是“科技向善”的好实践。但新技术不能被用于“打擦边球”,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社会伦理乃至违反法律,否则就将使新技术应用跑偏。可见,人工智能技术不该是盲目、无序的,而该是有序、合法的。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世界未来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甚至离不开它,但这项技术的应用必须合法合规,因为该技术涉及伦理和法律问题,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总之,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宣判具有示范意义,必须对新技术保持足够敬畏,由此才能不偏离正轨。

  • 分享:
  • 编辑:王意舒     2024-04-25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