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财经

科学的种子如何在乡村教育中生根发芽?

——广西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标签:财经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崔安琪

编者按

日前,由中国科技馆和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发起的2024“流动科学课”在广西启动,活动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等六所乡镇学校,累计为500多名小学生完成授课。据介绍,广西目前有39辆科普大篷车,去年在10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但对于乡村学校来说最稀缺的依旧是科技教育人才,不少小学老师开始兼任科学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乡村青少年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崔安琪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第三小学的课堂上,盘春艳正娴熟地操控着数字教材,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信息技术课。屏幕上,五彩斑斓的动画和立体图像生动地展示了科学的奥秘,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时而惊叹,时而思考。盘春艳利用数字教材的丰富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知识海洋的大门。在这里,科普知识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生动有趣。

盘春艳为孩子们进行人工智能控制板的培训。

初心萌芽:开启乡村科学教育之旅

盘春艳是一名电教主任、数学教师,也是兼职科学教师、小学科技辅导员。从事教学工作26年,她深深理解乡村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是引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向导。”盘春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目前,乡村地区的孩子们往往缺乏接触科学、了解科技的机会。而科学课堂不仅能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兴安县第三小学,每一次科学专家讲座结束之后,孩子们总是围在专家身边问这问那,眼睛里闪烁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在科普课堂上,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科学内容,通过亲身实践、观察与探索,逐渐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盘春艳之所以兼职教科学课,是想对学校的科学教育尽一份力,希望能够利用自己对科学的热情,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科学启蒙的机会。

在乡村,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科学教师的队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的龙润兰和杨红丽都选择兼职教科学。龙润兰说:“科学课可以营造科学文明的乡风。目前乡村学校专任科学教师欠缺,但学生的科学课程不能缺!”杨红丽认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自己义不容辞。

智慧碰撞:感受科学的奥秘

尽管乡村科学教育资源不多,杨红丽却巧妙地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识。她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并通过简单易行的科学小实验来探索答案。学生们对蜗牛感到好奇,杨红丽便让他们找来蜗牛放在透明塑料水槽中仔细观察,记录蜗牛的外形和结构,并用笔轻触蜗牛的身体来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大家对蜗牛有了全面的认识。

龙润兰在教授《科学》这门课时,经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深入户外去探寻自然界的奥秘。在她看来,最引以为傲的实验莫过于“观察稻谷的生长”。泡水催芽,看着嫩绿的稻苗顽强地探出头,直到稻穗丰满、金黄一片,学生亲手栽种稻谷,全程精心呵护、细致观察,体验了一粒稻谷蜕变成熟的过程。大家不仅感受到了生命力的磅礴与伟大,更在实验的点滴收获中品味到了科学的魅力。

龙润兰带领学生进入实地观察茶叶的生长及形态。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盛产茶叶,最近是春茶采摘的季节,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茶叶的生长过程,龙润兰带领学生踏入户外茶园体验采茶科学劳动,布置学生观察茶芽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学生们亲手采摘着茶叶,感受着茶叶的柔软和生命的脉动。在龙润兰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品味茶叶的香气和口感,领略到了茶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科学内涵。在茶园中,学生们与茶叶共舞,与自然对话,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学习时光。

成果闪耀:科学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2017年,盘春艳开始在兴安县第三小学筹办信息技术社团、人工智能社团、科技社团(科技运动会)等兴趣社团,通过引导学生自愿报名,选拔出对信息科技兴趣浓厚的孩子,再由社团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信息科技赛事,“以赛促学”带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社团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在人工智能社团中,同学们可以亲手搭建机器人、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功能。

盘春艳曾悉心指导学生们参与一场创客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学生们构思并制作了一个智能葡萄园模型。兴安县有“葡萄之乡”的美誉,模型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团队成员唐文康的亲身经历,他目睹了舅舅种植葡萄时浇水的艰辛,提出想设计一个自动浇水系统。

在讨论中,大家意识到仅实现自动浇水并不算“智能”,他们先后提出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控制葡萄园入口门的开关等创新巧思,并通过查资料、写代码,不断试错,终于取得成功。盘春艳指导学生用木头搭建起框架,用胶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葡萄。这个纯手工制作的葡萄园模型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被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最终,《智能葡萄园》作品在桂林市2023创客马拉松中获二等奖,这次经历不仅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也让盘春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她坚信,科学精神是学中做、做中学,“如果能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杨红丽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做科学小实验。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科学无处不在,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龙润兰也积极为学生接触科学创造条件。去年8月,中国科协举办“我和妈妈学科学,美丽家乡我代言”短视频征集活动。龙润兰十分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杨雯婷和妈妈创作的《熄灭的蜡烛》视频巧妙揭示了火燃烧需要氧气的科学奥秘,并介绍了手提式灭火器的科学原理及操作技巧。视频一经发布,便赢得广泛好评,点击率飙升。这次尝试不仅让学生和家长收获满满成就感,更为乡村科普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乡村科普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更多科普资源走进乡村中小学,科普视频成了‘云教案’,科技平台成了‘教科书’,我们也将开发更多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接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在他们心中早早种下科学的种子。”盘春艳说。

  • 分享:
  • 编辑:田梦迪     2024-03-2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