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公共栏目 > 女网时评

治理“时刻在线”现象需拓展劳动保障广度

标签:女网时评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汪昌莲

□汪昌莲

今年全国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准备了一份《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吕国泉认为,“时刻在线”让劳动者困在工作系统中,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因此他建议,在劳动法立法层面引入离线休息权,提高企业隐形加班违法成本。

某机构近日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自身处于“灵活机动加班”机制中,他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并不分明,84.7%的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被“线上加班”困扰。

此前据媒体报道,自2021年6月开始,多家互联网公司相继宣布取消“大小周”制度,并出台禁止加班规定。特别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试点强制下午6点下班”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引起热议。有人表示支持,认为其打响了互联网企业“反内卷第一枪”。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本就是劳动者应有的权利,不值得宣扬。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加班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虽然自己已经离开了单位,却还处于工作的状态。

事实上,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应当及时通知员工并经员工同意。可见,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同时,按时下班本身就是劳动者应有的权利。

不可否认,加班的本质就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员工需要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几点上下班,而是实际有多少工作要做。如果只是表面上6点从公司下班,而回到家仍要继续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要想治理“时刻在线”现象,需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首先,应规范劳动基准设置,监督落实关于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制度标准,赋予劳动者集体谈判的空间、落实劳动者的民主管理权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劳动形态趋于灵活,工时制度愈发弹性,需重点关注工作时间的认定和规范问题。比如,将工时基准的保障纳入劳动法制保障机制的整体升级改造,并引入“离线休息权”。劳动保障部门及工会,应依法对企业的“隐形加班”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4-02-2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