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家庭教育

“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课题组对六省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调研

把握家庭家教家风现状 推动新时代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

标签:家庭教育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杜声红 李康倩 郭思晴

■杜声红 李康倩 郭思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我们学知识、养习惯、树品德的重要场所。我国有历史悠久的家文化,一直重视家庭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不断重申家庭建设的重要性。为了解我国当前家庭家教家风现状,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课题组对黑龙江、山西、北京、云南、甘肃和浙江六省市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情况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借助妇联平台,共发出问卷3万多份,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有34287份。主要调研结果如下:

已婚比例较高,平均家庭人口数超4人。本次调查样本中已婚村/居民占比最高,为84.78%;未婚村/居民占比7.97%;离异村/居民占比4.33%;丧偶村/居民占比1.49%;再婚村/居民占比1.43%。平均家庭人口规模为4.05人,平均每个家庭中有未成年人口数为1.00人。从家庭代数看,1代户家庭占比6.30%,2代户家庭占比52.82%,3代户家庭占比38.80%,4代户及以上家庭占比2.08%。

民主型家教风格为主,自评家教效果较好。调查数据表明,村/居民本人家教以民主型为主,占比60.52%;其次是严管型,占比25.01%;放任型和溺爱型占比分别为6.36%、1.33%。分性别来看,男性村/居民家教风格为严管型、放任型和溺爱型的比例均略高于女性;而女性村/居民家教风格为民主型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前者占比62.52%,后者占比53.64%。城乡比较来看,城市群体认为自己家庭的家教风格为严管型的占比19.90%,民主型的占比63.27%;而农村群体认为自己家庭的家教风格为严管型的占比29.17%,民主型的占比57.82%。从代际比较看,认为自己与长辈的家庭家教风格相同或相近的村/居民占81.02%,认为自己与长辈的家庭家教风格明显不同的村/居民占18.99%。对社会总体的家教情况,58.69%的村/居民表示满意,36.05%表示一般,5.26%表示不满意;对自己家庭的家教情况,67.69%的村/居民表示满意,28.41%表示一般,3.90%表示不满意。对比而言,受访村/居民对自己家庭家教情况的评价优于对社会总体家教情况的评价。

近三成家庭有家训,对家风满意度较高。调查数据显示,有家训的村/居民家庭占26.31%。访谈中发现,虽然大部分村/居民家庭没有家训,但在日常生活中仍会通过言行教育子女为人处世,注重对子女的品格教育。对于社会总体的家风情况,58.34%的村/居民表示满意,37.27%表示一般,4.39%表示不满意;对于自己家庭的家风情况,74.91%的村/居民表示满意,22.46%表示一般,2.63%表示不满意。与家教情况相同,受访村/居民对自己家庭家风情况的评价优于对社会总体家风情况的评价。

家庭家教家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千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优良的民风、社风、政风、党风。本次调查发现,各地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明显的地区性、群体性差异,其内容、效果等也存在差异。新时代,在进一步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时还须重点结合各地实际、结合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而真正满足各类群体、各类家庭的生活与发展需求。

一是加强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满足家庭最迫切需要。必须以调研为基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家庭建设工作,以避免家庭服务供需脱钩,切实满足广大家庭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

二是家校社协同,合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家庭均衡发展。各地须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障财政投入,加强社会引导和监管,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家庭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结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在推进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自信,结合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家文化,传承和培树优良家风。

四是重视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两性平等参与家庭建设。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妇女在家庭发展中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社会和家庭都应充分认识到妇女在家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肯定妇女的劳动价值。与此同时,鼓励男性参与家庭事务,共担家庭责任,共谋家庭发展,共同建设家庭、经营家庭,营造和谐友爱、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促进男女平等和家庭建设制度机制研究”(20@ZH0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杜声红系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讲师,李康倩、郭思晴系中华女子学院学生)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2-12-1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