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观点

辅助生殖进医保有助打通“生养痛点”

标签:观点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戴先任

□戴先任

据介绍,明年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疗保险报销政策落地。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为7%~10%,有不到20%的患者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而在辅助生殖的技术中心,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试管婴儿技术,但试管婴儿治疗的收费项目多且昂贵、周期时间长,如三代试管婴儿单周期就多达十几万元,“生育之重”令不少家庭望而却步,不仅“不敢生”,甚至也“不能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0.34‰,人口出生率为7.52‰。而2020年的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全国人口净增长为204万。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如何提振国人生育意愿就显得相当重要。

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全国妇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指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此前,已有多地意向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有助于打通不孕不育家庭的“生养痛点”,减轻不孕不育家庭的负担,也能间接起到提振国人生育意愿的作用。

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是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有力举措,也有助于医保做到“应保尽保”;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好举措,是在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当然,要提振国人生育意愿,促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措并举,不断降低育龄家庭的生育成本,逐步改变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形成各方合力,既破解“生不起”的民生短板,又补上“不愿生”的“思想短板”。做好民生兜底保障,才能更好提振国人生育意愿,让国人“敢生”“能生”也“愿生”。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2-11-28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