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生活派

要“松弛感” ,不要“精神内耗”

标签:生活派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黎贝卡

■ 黎贝卡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你怎么看起来很疲倦?”我说这几个月刻意减了工作量,却并没有拥有轻松。朋友说:“那一定是内耗太严重了。”其实由于疫情等因素,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明显比以前慢了,但焦虑紧张感却增加了。于是我总结出6条告别“精神内耗”、拥有“松弛感”的方法。

头脑“断舍离”。“你想得太多,睡得太少”,这是现代人的普遍写照。工作很累,可以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却有千军万马在奔腾。我们很多人会定期“断舍离”手边的东西,但很少人关注到,我们的“头脑”也需要定期“断舍离”。最近我在做一些给头脑“减负”的练习。比如:少做决定,尤其是那些很小的决定。另外,尽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弗洛伊德有一句话:“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试试把心中最诚实的想法和情绪写出来,正视它们。

学点新东西,用行动来对抗焦虑。身边有很多画画的朋友,今年我突然萌生了学画画的念头。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画画,时间过得飞快。学新东西,很容易进入美好的“心流”状态。如果一直都挂念着有些事想做又没做,表面上是躺平了,内心可能会更焦虑。

每天抽一小段时间去户外散步。我现在尽量把运动、聚会等都安排在户外。当你专注于步行时,那些因为太熟悉而模糊的景色变得清晰了起来,感受花怎么开,风怎么吹,季节如何变换,心灵也在这种日常状态下安定了下来。

认真聆听身体发出的声音。我们的情绪都会在身体上反映出来——紧张焦虑时会胃疼,压力大时会肠子“打结”等。我们每天都在跟别人沟通,却很少跟自己的身体沟通,听不到身体发出信号和求救声音。其实,把身体照顾好了,精神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锻炼自己的正向思维。最近在《不再焦虑》里看到一个理论:我们的神经其实是有可塑性的,人类的大脑会随着人的思考产生相应的变化。一个总是带着负面情绪思考问题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消极;相反,积极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

适时调低目标,不要打压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不是因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而是来自对自己要求太高。

看《披荆斩棘的哥哥2》,印象很深的是张震岳提到他妈妈说的金句:“上坡要努力,下坡要开心。”很多时候“松弛感”恰恰是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的附属品。

  • 分享:
  • 编辑:李凌霄     2022-09-26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