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家庭教育

“做儿童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系列专家谈

践行三大职责 培育“三颗种子”

标签:家庭教育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孙云晓

■孙云晓

儿童教育千头万绪,既需要抓住根本又需要细致入微。

什么是根本?202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贺信中说:“希望你们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的定位与目标的提出,指明了父母、教师和儿童工作者的三大职责,对于儿童工作的发展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引领都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努力探索,因为这就是儿童教育的根本。

如何践行“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的三大职责?这自然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细致入微地教育引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的团队,曾对208个孩子自2岁起跟踪研究24年,发现在那些发展理想的孩子身上,最为突出的是“三颗种子”都发达,即健康人格的核心要素——主动性、自控力和情绪稳定性良好,将其比喻为“三颗种子”表明这是生命生长的状态。这项研究成果对广大父母和儿童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可以用“三颗种子”作为重要指标,来观察判断孩子的成长状况,并且引领教育的方向。

所谓主动性是指有兴趣、有爱好、有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和探索。所谓自控力是指有规则、有底线、有意志力,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所谓情绪稳定性是指心理健康,能够平和妥当地对人对事。教育专家蒋佩蓉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司机开车都明白,主动性就像油门踏板,自控力就像刹车踏板,两个缺一不可。可以说,主动性能够为人的发展开辟道路,而自控力和情绪稳定性则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显然,主动性、自控力和情绪稳定性是成人成才的人格特征,也是“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的方向。

“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这三大职责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也为培育“三颗种子”开辟了道路。“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要求父母们和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方针,从养成良好习惯入手,注重培育健康人格。做“儿童权益的守护人”,要求父母们和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基本权利,以“儿童友好”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儿童未来的筑梦人”,要求父母们和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关心国家发展的需要,逐步确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出强大的内动力。

也许,有些父母朋友会叹息,主动性这么重要,可是我的孩子做什么都不主动,他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潜能优势,这该怎么办呢?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也完全可能培养出兴趣爱好,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体验,缺乏激发潜能的契机。作为父母,不能只让孩子学习文化课,而要让孩子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并在体验中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这正是激发孩子主动性的源泉。

或许,还会有些父母为孩子缺乏自控力发愁:我的孩子什么都敢干,就是管不住自己,整天惹是生非,真担心孩子成为问题少年。的确,很多父母都发现,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难于培养主动性,例如上网玩游戏或者玩手机时间过长、乱花钱、不爱运动等等,都让父母感到头疼。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揭开了自控力之谜。当幼儿面对一颗棉花糖时,能够等到15分钟以后再吃的幼儿,多年后社会适应远远好于不能等待的同龄人,如独立性、责任感、生活能力甚至包括学习成绩都明显更好。我注意到该研究的一个关键性的细节,即那些能够等待的幼儿,其动机是为了获得第二颗棉花糖的奖励。也就是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人为了获得更好更大的利益而可能控制自己暂时的欲望。这给予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即培育主动性、自控力和情绪稳定性“三颗种子”是让人获得成功与幸福的核心素养,比获得第二颗棉花糖更有价值,问题在于如何让孩子明白并自觉自愿地主动接受。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忘不掉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毫无疑问,无论是父母们和儿童工作者需要培育的“三颗种子”,还是青少年儿童需要培育的“三颗种子”,其养成过程都是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因为习惯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教育的标志。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有一个简单的神经逻辑回路,即从暗示到惯常行为再到奖赏。值得注意的是暗示和奖赏,暗示意味着引导的方向,而奖赏则决定着惯常行为能否持之以恒成为习惯。通俗一些说,孩子尝试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决定着习惯是否能够养成。所谓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父母或教师的奖赏,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心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

简而言之,如果父母们和儿童工作者认真践行“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的三大责任,注重在青少年儿童心中培育主动性、自控力和情绪稳定性“三颗种子”,必将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伟业重任的强国一代。

(作者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2-08-2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