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主角

“秀”齐治平 别样“芬”芳

——记爱警母亲胡秀芬事迹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网 | 作者:李雪婷 黄榆 韦权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婷/黄榆 韦权

胡秀芬是原武警文山边防支队杨万边防工作站副站长张绍芳烈士的妻子,也是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后勤处副处长张俊的母亲。她未穿军装,但却与军人荣辱与共,未穿警服,却与警营血脉相连。她是不穿军装的“兵”,努力站好家里的每一班岗,在平凡的生活中以烈属和母亲的身份谱写了一曲曲爱与奉献的赞歌。

胡秀芬和孙女、孙子合影

热血青春甘奉献,军人身后贤内助

胡秀芬从小就有军人情节,当身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昂首挺胸消失在视线里时胡秀芬还久久回不过神来。在一众追求者中,唯独军人张绍芳入了胡秀芬的慧眼。

白天,胡秀芬将牙牙学语的张俊交由腿脚不便的公公婆婆照看,她一个人在田间地头劳作。一回到家里,就直奔厨房,忙得热火朝天,每一顿饭都尽力做到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最重要的还是耗时要少,每次胡秀芬都是先照顾老人、孩子吃完饭,然后才“争分夺秒”草草吃上几口,把时间挤出来照顾老人、孩子以及辛勤劳作。重任在肩,几年下来,胡秀芬得了胃病,兜里常备着胃药。

万籁寂静的深夜,窗户还透着灯光,依稀可见窗户上胡秀芬的身影,她摇着扇子、唱着催眠曲,哄着儿子入睡。晚上,在老人、孩子睡熟后她关上门开始洗碗、洗衣服。孩子的爷爷奶奶上了年纪,总是大小病不断,常年药不离身,每年总会有那么几次生病住院,老人住院时,胡秀芬只能背着儿子医院、家里两头跑,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

有一天,张俊突然问母亲,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啊,胡秀芬仔细追问下才知道,因为班里的同学笑话张俊是没爸的野孩子,所以张俊想让父亲去参加家长会露个面。闻此,胡秀芬强忍泪水,盯着挂在墙上的日历,轻声说道:“儿子,爸爸是保家卫国的英雄,爸爸不能参加家长会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前年爸爸回来看你的时候不是给你买了一套小军装吗,明天你就把它穿上,去跟同学们‘炫耀炫耀’。”第二天,张俊就穿上了那套被珍藏了3年的小军装,“趾高气扬”的去上学了。

为了撑起这个家,胡秀芬身兼两职,下了班还要去“铲煤矿”——将开采出的煤矿用大铁铲铲运到运输煤矿的车里。不仅耗费体力,还考验臂力,没一会儿,胡秀芬的汗水就顺着脸哗哗往下淌。小小的张俊心疼不已:“妈妈,等我长大了,我帮你干活”。听到儿子的话,胡秀芬欣慰的泪水在眼里打转。直到现在,张俊仍清晰地记得烈日炎炎下母亲胡秀芬汗流浃背挥着铁铲铲煤的场景。

一天清晨,胡秀芬正要出门劳作时,门外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妇人,妇人颤颤巍巍地拿出精心包裹的一箩鸡蛋递给胡秀芬说:“你就是绍芳媳妇吧,绍芳是我们家的恩人,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在与妇人的谈话中,胡秀芬才明白,老妇人腿脚不便、无儿无女,家里的耕牛是她们家唯一的劳动力,前段时间耕牛被盗,自己丈夫用两个月的工资给他们买了一头牛。知道此事的胡秀芬既骄傲又心疼,同意收下老妇人的两个鸡蛋,并坚持陪同老妇人去市集上售卖余下的鸡蛋。

不久,部队里的丈夫收到胡秀芬寄来的一封信和一笔汇款,信上写道:“快把买牛的钱还了。老张同志,以后你做好事可不可以带我一个?”

对丈夫张绍芳来说,军功章里有胡秀芬的一半;收获的赞誉也有胡秀芬的一半。

危重时刻挑重担,倾心教子报国志

1989年8月的一天,胡秀芬在厨房忙碌着,前几天丈夫寄来的书信里只说不日即归,却未提归期,胡秀芬就把每一天当成迎接丈夫回家的日子,尽心竭力准备每一顿佳肴。听到敲门声,满心欢喜的胡秀芬认为是丈夫回来了,当开门迎接时,只见几个表情沉重的战士站在门外哽咽道:“嫂子,张副站长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任务中被炸成重伤,现在还在医院进行抢救......”轰……,胡秀芬一阵眩晕,身体几乎站立不稳,耳朵里嗡嗡的什么也听不见了。在赶去见丈夫的路上,传来了丈夫张绍芳逝世的消息,胡秀芬晕倒了过去,被紧急送进了抢救室。胡秀芬被抢救了回来,但丈夫张绍芳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

当胡秀芬告诉儿子父亲牺牲的事情后,张俊并没有像寻常孩子一样哭闹,他强忍着泪水镇定得像个成熟的大人,“妈,以后我来保护你。”张俊坚毅的目光注视着胡秀芬,在那一刻,张俊“被迫”长大了。

失去了丈夫这根支柱,胡秀芬就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公婆上了年纪,还有一些病症需要治疗,开销需求越来越大。胡秀芬虽是勤俭持家之人,但光有“节流”不够,还得“开源”,于是胡秀芬拾起了刺绣工艺,做一些民族服饰和家居装饰品拿到集市上售卖,地里的作物也没有荒废,种的菜和粮食,留足家庭用度后,便出售给商贩。虽然日子比不上从前,但是也能达到温饱,至于抚恤金,那是留给孩子上大学用的,胡秀芬分文未动。

雪上加霜的是,2000年胡秀芬任职的工厂倒闭了,她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原本的“身兼两职”变成了“专职铲煤”,每天4小时的铲煤延长到了10小时。每天下班回家的胡秀芬更加地“灰头土脸”了。

胡秀芬就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拿起针线、挥起铁铲,熬坏了眼睛、熬成了腰肌劳损。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和坚强的意志撑起了家中一片天,不遗余力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和抚养年幼的儿子。

在胡秀芬的悉心照顾下,儿子张俊慢慢长大,父亲的英雄事迹在母亲一遍遍地讲授中唤醒了张俊从军报国的强大“基因”,根植了张俊惩奸除恶的坚定信念。作为烈士子女的他,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但从军理想的铁血荣光面前,他毅然决然锁定了人生目标:报名参军,加入边防武警队伍,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

在张俊告诉胡秀芬他想从军入伍继承父亲遗志报效国家这一想法后,胡秀芬内心万分纠结,出于私心,她想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军人或警察这个职业。她知道,选择了军装(警服),就是选择了牺牲与奉献,未来还可能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想着丈夫的遗愿,看着张俊的坚持与执着,她决定支持张俊参军入伍。从前是以妻子的角色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现在是以母亲的身份支持儿子献身边疆、保家卫国。

子承父业终如愿,一门忠烈爱国情

2008年,儿子张俊顺利参军入伍,被分配到原文山边防支队服役。胡秀芬知道,祖国更需要儿子去奉献青春,她默默地为儿子收拾行囊,用坚定的眼神送儿子踏上新的征程。

儿子入伍后,胡秀芬并没有因此闲下来,因为吃过军嫂的苦,所以在自己尚有余力的时候,胡秀芬就想着尽己所能去帮助周围的军嫂(警嫂)。她为军嫂(警嫂)接送孩子,帮她们煮饭做菜,腌制咸菜,毫无保留教授自己的厨艺,逢年过节送上亲手做的熟食。

时间转瞬而逝,距离丈夫牺牲已经过了33年,儿子张俊也已入警15年,从一开始的担心,到后来的淡然,只要跟儿子通电话,她总会多唠叨一句“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在胡秀芬的鼓励和支持下,张俊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像父亲那样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积极作为、甘于奉献。入警以来,张俊荣立三等功1次,受嘉奖多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基层干部、优秀警官、抗疫先进个人等殊荣;在担任杨万分站主官期间,带领杨万分站荣立集体三等功,杨万分站党委也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分享:
  • 编辑:李萌     2022-06-24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