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名人之家

中国平凡家庭家风的范本,四川泸州何白李家庭20载写家书、办家报、发家庭诗刊——

“家庭小报”香满陋室 温润四代人心灵

标签:名人之家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任然

1991年3月何白李先生在王爷庙家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跨越两个世纪,一家四代,代代有读书人,代代多翘楚,无论是文科还是工科出身,个个会写诗写文章,通外语,并倡导“老中青少”,日日体育锻炼,人人有文艺擅长……这是四川省泸州市何白李大家庭的写照。

出生于20世纪初的何白李,毕业于四川大学英国文学系,先后在泸州一中、泸州师范学校任教并担任校领导,终生从教,他感念于父亲读书求学育人一生,继承父辈遗志后,在70多岁高龄时,带领分布在全国6地的19位家人,写家书、办“家庭小报”、发家庭诗刊,近20年不间断,集家书、小报及诗刊等30余万字,希冀将家风家训接续传承。

他在“家庭小报”中时时教督儿孙要爱国爱家,“有所作为,振兴中华,国有国风,家有家风,风气好,家和国都会兴旺发达”,并凝练出“和睦、勤俭、奋发、追求”八字家风和“清、慎、勤”的三字家训。

“忠孝仁爱,勤俭耕读。何白李家书家报中,既有谆谆教诲和温情絮语,又有忠贞爱国的庄严训导。”四川省泸州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何白李家书家报内容涉及做人、谋事、育人、国学以及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诸多领域,虽办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有典型意义。“是中国平凡家庭家风的范本,也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典范”。

在四川省妇联的指导支持下,泸州市妇联携手整理者兰永生,历时3年,整理编辑《何白李家书》一书,巴蜀书社即将出版。

陋室里办家庭小报

“父亲重言传,也重身教。”何白李四子何开四回忆,父亲曾说,“作为父母,也如教师一样,都有双重任务。一面要自己很好地做人,另一面要把孩子培育成人。”何开四说:“父亲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一定率先垂范。作为校领导,他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如今,在泸州师范学校,还能看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庙,外围异常平凡。20世纪60年代,在小庙临时改造的教师宿舍里,何白李有一间大约18平方米的房间。何开四回忆,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多次分房,父亲都一律辞让。“光阴荏苒,整整43年间,父亲没搬过家”。

一张挂着旧得发灰的蚊帐的小木床,一张堆满各种书报纸张的大木桌,一排排摆满各类书籍的书架,就是何白李居住了43年的小屋。在这间陋室里,何白李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创办了“家庭小报”,还在此义务辅导了大量的求学者,作为市人大常委也接待了众多来访者。“父亲自奉甚俭,却十分关心教师的生活。他多次在政协、人大大声疾呼要提高教师福利,特别要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何开四说。在何家孩子们眼里,大公无私是父亲一生做人的基本准绳之一。

何白李有四个孩子,分别是何开一、何开二、何开三、何开四。何开四记得,小时候,父亲从不给孩子们买玩具,衣服也是四兄弟挨个儿穿,但书却是一本接着一本买。也不强求孩子们读书,却强求孩子们锻炼身体,一大早必须起来跑步。“只要不下大雨或大雪,我们天天都被父亲赶着去锻炼,户外运动占据了我们童年生活的主要部分。”何开四说。

在这样的家教下,四个儿子均为大学生,其中两位高级工程师,一位高级编辑,曾在四川某知名媒体担任副总编。而何开四196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任《当代文坛》主编近20年,创作了大量作品,获得全国、省级奖项百余次。

“现在我结实的身体依然能胜任繁重的工作,豁达的性格能经受住生活的折腾。”如今定居成都、年近八旬的何开四,退休后兼任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长。

八字家风及三字家训

四个儿子在全国各地成家并育有子女。1980年,年逾七旬的何白李,开始以家书为载体,将包括自己祖辈在内的百年何氏家庭家风家教予以凝练,传给后代。

他在家报创办不久便提出“为了祖国的未来,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除了本身应作有效的努力,还应当把眼睛更多地放在后代的培养上。”他将自己父辈列为第一代,自己为第二代,四个儿子为第三代,孙辈为第四代。从1980年到1998年11月,近20年,每月至少一期的家书家报或家庭诗刊,陪伴着何家第三代家庭的父母子女们,共同成长成才。

“家书自兹绝。”在整理何白李家书后,20余岁便向何白李求学的兰永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兰永生看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交流工具的变迁,像何白李家族般,以手写形式的家书,或许将不再有,“但家书中倡导子女孙辈要爱国奋斗,并教育各家庭不要‘围着分数打转转’,要五育并举,重视艺体兴趣培养等思想的光辉,却一直闪耀至今。”兰永生说。

1987年11月17日,何白李在家报第50期时倡导要“充分发扬中国几千年来家庭这一特殊组织的优良传统”“在家庭,在国家,在人类,都有自己所作出的一份贡献”。并在1989年初,第63期及第68期明确提出了“和睦,勤俭,奋发,追求”的八字家风,以及“清、慎、勤”三字家训,并多次长篇对其解读。

其实,何白李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家风家训的最好诠释。“家书家报的起源便与‘和睦’相关。”兰永生讲述,何白李与夫人感情深厚,1980年夫人病逝后,身在泸州的何白李与分别在全国四地的儿子开始了每月一封的家书。他1983年开始办家庭小报,并阐明“《家庭小报》是家书的一项发展”,可“介绍一家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也可讲“当地有趣故事、地方风物人情”等。自此,虽然一大家人难得相聚,但因为家书,彼此都了解对方家庭的生活点滴,大家庭一直和睦至今。

家报中常常有各家喜讯,第三代几个家庭的夫妻考上高级工程师、获得教师资格证、经济师或升职、被评为“三八红旗手”等,第四代孩子学习取得进步、运动会获奖、竞赛得奖、发表作品等,都在家报中呈现,并设立家庭奖学金,“家庭擂台赛”拼比等小项目,形成了几代人“奋发、追求”的氛围。

家风家教的滋养下,何家第四代不仅个个学习优异,人人擅写作,并都有自己的艺体强项。

何开三之女何晓从小成绩名列前茅,喜绘画,外语突出,留学海外硕士毕业后,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多次获中国新闻奖等奖项,曾作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表彰;何开二之女何如成绩突出,运动能力强,在学校、市、省各类运动比赛中获奖,毕业于安徽大学。何开四之子何西8岁时就可以横渡长江,后来北大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北京。

新时代的传承

“一旦公诸于世,必定照亮许多人的心灵”。几年前,兰永生读到这批家书后,开始了多年的整理和推介。

“天下之本在家,家书既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无言的家风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灵。”泸州市妇联在了解到何白李家书后,开始与兰永生共同出版家书。近日,泸州市妇联在规划未来家庭教育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用好《何白李家书》等特色资源,以好家庭好家风涵养好家教。”

在何开四看来,家书的整理出版,从家里走到家外,是一种新时代的传播传承。如今,何开四也有了自己的孙女,虽然难得一见,但在频繁的电话、视频交流中,他也不断以各种方式教导孙女爱党爱国,全面发展,学会创新。

“孙女学习生活都很有追求,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仅擅长竖琴,近期还在学校的乒乓球赛中获奖。”何开四说,他们兄弟几家几代都很期待家书的出版,准备让自己的后代家庭常常共读。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2-02-2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