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联 > 新闻板块 > 家庭工作

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成都武侯区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

深扎社区 浸润家庭

标签:家庭工作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全媒体记者 任然

caim1949_b.jpg

  “天府有囍·情定武侯”婚姻登记集体颁布证仪式。

caim1946_b.jpg

 爱情主题街区。

 婚俗改革难点在于其落在每个家庭,属于私人领域,公共部门如何介入、引导并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将刚性要求和柔性引导相结合,深扎社区,通过试点、营造、宣传、倡导等方式,让市民看到更为健康积极的婚姻家庭生活,是一种可行的探索。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为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遏制婚俗不正之风,今年4月,民政部最新确定了15地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下称实验区),其中,成都市武侯区位列其中。

成都市武侯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怎么开展?重点从哪里切入?婚俗改革有何亮点、难点和建议?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武侯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对此进行了说明及解读。

角度:扎社区、建试点

“婚姻与家庭、社会息息相关,而成都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社区治理、婚姻家庭服务等方面都有良好基础。推动婚俗改革走深走实,我们的诸多措施都落地在社区。”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说。

据介绍,武侯区被确立为实验区后,赓既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成都市武侯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于今年6月初印发了相关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实验区要争取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区域全覆盖,简约适度婚俗礼仪成为新风尚,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获得新发展,良好家风家教得到持续传承。

“目前,婚姻登记处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我们着力在社区培育志愿者队伍,开展常态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该负责人说:“武侯区有71个社区,先行选择了4个不同特点的试点社区建设婚姻家庭辅导室。”

据其介绍,金花社区为涉农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大,在此建设婚姻家庭辅导室,重点配置专职婚姻家庭辅导员,开展婚前教育、情感辅导、纠纷调解、离婚疏导等服务。而在老居民集中居住的玉林北路社区,除了常态化的婚姻辅导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婚俗改革宣传。目前已在社区开展婚俗文化街坊调查、婚俗文化讲座、法治大讲堂等社会宣传和活动10余次,内容聚焦传播优良婚俗理念,引导摒弃天价彩礼、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不良陋俗。

“积累了试点经验后,再扩大覆盖面,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71个社区全覆盖。”该负责人说。

而在营造婚俗改革氛围的文化载体建设中,实验区除了对婚姻登记处提档升级,建立婚俗文化墙等之外,还重点改造、打造了群众生活的街道、社区和公园。

“实施街区‘微更新’。”该负责人举例,在晋阳街道新建“1314爱的小道”“爱情小游园”等婚俗文化载体,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整体运营,打造以婚姻文化为主题、以婚恋主题摄影、婚俗文化展示为特色的“1314情漫晋阳”特色婚姻主题街区。整合武侯天府芙蓉园优质公园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中心,大胆创新、营造婚姻登记处的空间……

“如此,社区有专业服务、有主导宣传、有场景营造,让群众、家庭沉浸式地,在耳濡目染中转变观念,树立起正向婚恋观和家庭观。”该负责人表示。

引领:创品牌、讲好故事

有了线下阵地,实验区也正打造功能完善的线上服务平台,以深入家庭。

相关负责人说,实验区将搭建线上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组织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师等专业人士入驻辅导平台,全程在线为家庭提供一对一心理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当事人提升婚姻家庭经营技巧、化解婚姻家庭矛盾,为幸福婚姻保驾护航。

同时,正在建设的名为“天府有囍”的新媒体矩阵,是武侯区婚俗改革的重要载体。据介绍,新媒体矩阵引入了专业运营机构,充分发挥互联网、自媒体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载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图文互动、视频授课等方式普及家庭建设、婚姻自由、亲子关系等知识。目前已发布“心语馨苑”系列专家授课视频和文章。

“新媒体矩阵也是讲好中国式好婚姻好家风故事的主要载体,除了上述课程和文章,还会深挖、整合、利用来自实验区家风家教资源,丰富新媒体矩阵的传播内容。”该负责人说。

实验区聚焦文化传承,落点仍在社区。据介绍,实验区将继续开展社区“家风学堂”建设,深入挖掘辖区内成都武侯祠廉洁文化基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三国好家风,建设“好家风亭”,开设“家风银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载体,目前已在玉林北路社区成立了成都市首家“家风学堂”。

在内容上,实验区还将建设“好家风师资库”“好家风课程库”。聘请高级讲师、社区“好家风”建设典型等专家、学者、榜样担任“家风学堂”老师,并形成“师资库”;创新开发成都家风故事、蜀地家风人物、优秀家庭家风分享等5类课程,形成“课程库”。

“还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驻区单位、社区企业商家的作用,联合纪委、妇联、团委等成员单位,开展进社区、巡讲、系列评选活动,多方联动,以基层新风的塑造带动整个社会婚俗新风的形成。”该负责人介绍。

观点:循序渐进,更要具针对性

作为一位资深民政工作人员,该负责人坦言,婚俗改革,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之中,她期待能“加强全国各地的学习交流,互相借鉴、互相赋能。”

“婚俗陋习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变也不能一蹴而就。”对于此,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婚姻家庭及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杨一帆说,他注意到民政部先行确立15个实验区,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科学性,“包括了不同方位、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也囊括了民族地区”,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

杨一帆提出,婚俗改革难点在于“其落在每个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不是一个完全的公共领域,公共部门如何介入、引导并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注意到,成都武侯实验区的建设是“刚性要求和柔性引导相结合,深扎社区,通过试点、营造、宣传、倡导等方式,让市民看到更为健康积极的婚姻家庭生活”,是一种可行的探索介入。

“深化改革需修调研之功。”杨一帆建议,可再通过调研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群众对此的看法、期盼等,来“挖出婚俗陋习的根源在哪儿”,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摒弃婚俗陋习,促进广大群众婚姻幸福、家庭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改革。

杨一帆提出,婚俗改革不妨也可从“一老一小”切入。

“目前很多新人都已具有婚姻新风尚理念,但家人、长辈等仍有一些与新时代不合的旧俗观念。”杨一帆说,实验区建设可通过社区、老年大学等各个途径,开展相关课程、活动,加强对老人在此方面的服务、指导和引导。

杨一帆认为,孩童时期是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的婚姻价值观也可从娃娃抓起。成都各类博物馆、家庭教育基地、社区儿童之家等载体已在持续开展各类有关优良家教家风活动,也可加入适宜儿童的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内容,并使其常态化。

“社会事务领域的改革也应以尊重个人意愿为基础,转变观念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杨一帆说,随着婚俗改革实验区的设立和建设,名人颁证、中华传统集体婚礼、直播婚礼等各种新颖创新的婚嫁方式在全国各地涌现,他相信,未来社会环境将会更包容、更具多样性,也将呈现出各美其美的婚姻家庭生活。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1-09-13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