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花样盛年

《女儿,爸爸在》:单身父亲带娃记

标签:花样盛年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丁燕伟

阅读提示

单身父亲如何养育幼小的女儿?《女儿,爸爸在》一书描写了现役军人“杨泊计划内离婚,计划外带娃”的艰难经历。这对鬼马父女相爱相杀,让读者看到了离异男人带女娃的狼狈不堪,也感受到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失。本书取材于作家的亲身经历,揭示了主人公杨泊从拒绝“责任”,到扛起责任,享受与女儿相处,并与女儿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

■ 丁燕伟

当今社会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婚率居高不下,造成了家庭新的情感关系和亲子关系。当母爱缺失,单身父亲如何养育幼小的女儿?首都师大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女儿,爸爸在》一书描写了现役军人杨泊“计划内离婚,计划外带娃”的艰难经历。这对鬼马父女相爱相杀,抒写了一段感人的情感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笑中有泪,泪中含笑”,令人回味,让我们看到了离异男人带女娃的狼狈不堪,也感受到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失。

直击社会热点

《女儿,爸爸在》直击当今社会婚姻家庭、家庭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追逐个人梦想和养育子女是否矛盾、单身父亲能否带好女儿、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否缺席。

本书取材于作家的亲身经历,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都真实而令人信服,书中揭示了主人公杨泊从拒绝“责任”,到扛起责任,享受与女儿相处,并与女儿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从父女相处的很多细节,我们都能看出,作为一个4岁女孩的父亲,因为曾缺席了女儿的成长,面对女儿各种古灵精怪的小招数,他全无招架之功,溃不成军……

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发现杨泊渐渐进入“父亲”这个角色,并开始享受这个角色带给他的独特、美好的人生体验。这种感觉是他以往所没有体验过的。他被女儿“折磨”,也被女儿温暖。女儿纯真、美好的童心世界唤醒了杨泊的父爱,让杨泊重新调整人生的坐标,学会担当,走向成熟。

书中反复探讨一个问题:陪伴孩子成长是否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甚至放弃自己的幸福?这个话题反映的是当代所有适婚青年以及已婚男女的焦虑。近年来,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不断走低,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对“养娃”成本的畏惧,也不乏对放弃个人幸福的忧虑。小说主人公杨泊在经历了孩子生病、失足落水、自己遭遇车祸受伤等一系列打击后,先后做出“让姐姐带娃”“把娃送给朋友”的决定。但是女儿内心的呼唤让他终于觉醒:女儿要的只是自己的陪伴,这是谁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他最终决定兑现对女儿的承诺:爸爸在!永远在一起!这个决定是艰难的,也是明智的。人生本来就无法精心预设,总会有各种意外,我们正是在解决问题、战胜磨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历练,从而完善自我的。

在小说中,精灵古怪的女儿给钢铁直男老爸出了不少难题,其中某些细节描写令人啼笑皆非。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社会化和个性形成的影响有各自的特点。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认为:“没有父爱存在会使母爱向溺爱发展。”应该说,通常父亲与母亲相比会更加理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而父亲与孩子嬉戏、运动,则更“疯狂”“有创意”,例如书中父亲和女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用洗衣桶提娃”等细节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对女儿的习惯一无所知,带娃两天感到“天昏地暗”;到交给亲姐姐带娃万般不舍,能罗列出两页纸的“注意事项”;再到失去女儿的“痛彻心扉”……杨泊经历了一个男人的完美蜕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到把“陪伴女儿成长”当做第一任务。正是这份慈父柔情,让杨泊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没有女儿的人生是不完整,不快乐的。到这里,我们看到,不仅是女儿需要爸爸,爸爸的生活更不能没有女儿。父女的相依相伴让彼此的生命有了更多的色彩!

借鉴电影手法

《女儿,爸爸在》一书的作者刘干民擅长讲述动人心弦的情感故事。在书中多次借鉴电影手法,刻画父女相处的细节以及主人公“失去”女儿后的情感波澜,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

书中描述了杨泊在晾衣场上晒被罩,女儿则淘气地借被罩为道具恣意玩耍的场景。蒙太奇手法和画外音的运用,很有画面感,能让读者跟随作家的笔触沉浸其中,感受父女相处的美好。

作家也善于用简略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灵深处的悸动。书中描写父女二人用红桶当道具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情景。其间女儿嗔怪:“老母鸡没有好好看护小鸡。”又“化身”为红桶说:“这只红桶就是你的女儿啦,你怎么那么不爱自己的女儿呢?你应该把你的女儿放在你的屁股后面,否则,一会儿,她就会被老鹰抓走,吃掉了。”这话出自一个4岁小女孩之口,虽是童言无忌,但又好像有所暗指,以致让杨泊联想起自己害女儿发烧一事而心生愧意。

作家还善于使用空镜头来交代时间和空间,抒发人物的思想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书中写让大姐带走女儿,杨泊酒醉后回到宿舍,采用了空镜头的手法:打开宿舍,打开灯,镜头中出现的是“亮得刺眼的节能灯”,紧接着是“墙角的一辆儿童单车”。这两个意象颇具象征意义,“刺眼的灯”和“墙角的儿童单车”分别象征着女儿的离去自己内心遭受的谴责和无边的孤独感。

小说多次出现杨泊的梦境,均充满隐喻色彩,主人公心理的微妙变化也正是透过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逐渐显露出来,让读者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知他心底的喜乐悲伤。

这本书不仅值得已为人父母者阅读,也同样适于将为人父母者以及中小学生阅读。为人父者读此书,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总结育子的经验得失;为人母者读此书可以体会父爱的不可缺失,平衡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定位;中小学生读此书,可以看到中国式父亲对儿女的付出,重视亲情、学会感恩。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常务副总编 )

  • 分享:
  • 编辑:黄威     2021-03-3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