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家庭教育

培养运动素养,体育家庭作业该如何做?

标签:家庭教育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陈若葵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学生能跻身于优质高中就读,未来进入重点大学的胜算会大得多,因此,中考对初中生来说不可小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中考体育分值增加的举措,令家长们普遍不淡定了——在学校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家长也主动应对,想方设法让孩子“动”起来,用行动对体育拖后腿说“不”。

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的目的是增强孩子们的体质。相对于初二、初三学生的“急就章”,家长营造爱运动的家庭氛围,使运动成为一种家庭生活方式,更有益于孩子强身健体,他们在中考中拿到理想的“体育满分”,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陈若葵

据教育部消息,目前全国各地都已推进体育中考,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同时将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断提升中考体育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

中考体育分值的提升,加大了在学生中考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对此,家长、学生、老师怎么看?培养孩子的运动素养、提升身体素质的初衷,会不会被考试牵着走,导致孩子“依考定学”?家校怎么配合,以协助学生积极应对?

给孩子“加餐”体育热起来

据媒体报道,2021年北京中考体育分值为40分,长春50分,河南和广州70分,山东从2023年开始调整到60分,而云南2020年9月份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未来的中考体育成绩为100分。

面对各地的中考体育新政,家长和学生既有“多了一项家庭作业”的顾虑,有如高考“一分一操场”的担忧,也意识到这一改革带来的“强制性”——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花更多的时间在体育运动上了。

自2020年秋季开学,北京家长宋爽每周六带女儿到体育培训班,练习篮球绕杆、800米跑,跟着教练进行体能锻炼。宋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女儿今年读初三,学习成绩稳居年级二三十名,但体育却是个老大难,以她目前的状况,要想拿满分是不可能的,体育中考一直是她的负担。”今年暑假,宋爽和先生每天陪女儿打羽毛球或跑步,让她有意识地坚持锻炼。“开学了学校有体育课,再加上每周一次的课外培训,希望她尽快把这个短板补上,不能让体育拖后腿。”

目前,北京市中考体育40分中包括过程性考核10分、现场考试30分。宋爽说:“2021年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将新增体质健康标准,我女儿正好赶上,所以,每天尽量挤出时间来运动,不敢松懈。经过几个月的运动,女儿的体能的确好了些,所以,我们比较认同这项改革。”

“0.1秒就是1分的差距”“1分就可能让孩子错失好学校”……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体育被纳入中考并赋分100分逐渐成为趋势后,家长们对体育的焦虑有所升温,排解的出口就是给孩子“加码”,体育培训市场日趋火爆。宋爽只是给孩子恶补体育的众多家长之一。

篮球教练张腾告诉记者,虽然北京中考体育的球类项目篮球绕杆、足球绕杆、拍球垫球三选一,但选择篮球的最多。自去年9月以来,自己周一至周五晚上的预约量明显增加,周六日更是从早上9点排到晚上8点。张腾的教练内容除了篮球,还有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长跑和男女生实心球。

除了培训班,抢手的还有体育训练场地。据媒体报道,“黄牛”伺机而动,原价150元1小时的周末网球场地,可以被转手卖到280元的高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部分家长对于这项改革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为是否增加孩子的运动时间而纠结。北京家长田女士表示,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实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初中生,大多6点半起床就奔学校,放学回家后有不少作业,晚上10点半甚至11点才能睡觉。如果再安排锻炼,孩子睡得会不会更晚、负担更重?

各地中考体育新政出台,也令小学生家长不淡定了:“等到我女儿中考时,体育分值很有可能达到100了,对学生的要求或许会更加细化,比如在完成程度、速度、质量等方面加码,相应的技巧肯定是要掌握的,家长未雨绸缪很有必要。”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的秦佳阳说,“游泳是必会的项目,我女儿已经在北京一所体校学习蛙泳了,争取让她在两年内学会四种泳姿。”

据了解,有些家长甚至从孩子幼儿园开始送他们参加体育培训。“既然孩子迟早要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索性趁早,从四五岁开始让儿子尝试游泳、滑冰、各种球类等活动,由他自己比较、选择一项感兴趣的坚持下来,练就一副好身体,到中考时,想必儿子不会为体育成绩发愁。”

重兴趣轻分数避免“依考定学”

培训班的火爆和训练场地的紧俏,足以证明部分家长对“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认同。一些家长直言,对体育科目薄弱的孩子,是否参加培训,效果明显不同。比如,按学校要求,北京一年级小学生跳绳及格数男女生均为17个,但是满分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男生是109个,女生是117个。“如果孩子平时不练习,很难跳到满分。而一个班四十个左右学生,要求老师个别指导不太现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跳绳班一度那么火爆了。”家长雷女士说,“同样,要让孩子熟练掌握实心球、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技艺,仅靠学校体育课也显然不够。”

除了学校的体育课,家长开始舍得投入精力、财力培养孩子的体育技能,不能不说家长们对体育认知的加强。然而,用“依考定学”“依考定练”的简单思维定式来应对体育中考,有悖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对“体育入中考”政策精神的误读。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在前不久教育部召开的第五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再次明确了“体育中考”的大趋势,并表示,不管是田径、游泳、篮排足球,还是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学校体育课必须立足于教会学生一项运动技能。

可以说,让孩子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更加重视体育、积极锻炼,是提升中考体育分值的初衷。“我们不希望学生成为仅会应付中考项目的考试能手,不赞成学生单纯以应试的态度参加体育运动。”北京一位资深的中学体育老师表示。

相对于中考体育得分,孩子能否养成运动的习惯显然更为重要。体操世界冠军、退役后从事“快乐体操”培训的范晔表示,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运动习惯的启蒙阶段,所以,家长应把握好这个阶段,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产生兴趣、喜欢体育,进而树立热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家校配合。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提出了体育家庭作业的说法,但如何完成这项作业,缺乏衡量指标,家长不好把握。2020年12月,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方案要求,学生每节体育课运动强度达到心率140-160次/分钟。而这个指标,也适合于孩子在家的运动强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表示,学生佩戴心率带或手环等智能监测设备,所有数据全都在线上,体育老师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监测到学生在体育课上和在家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是否达标。因此,在家长的督促下,孩子的家庭体育作业完成得越好,其运动能力的提升也将越明显,体育中考成绩也将不再是学生难啃的“硬苦头”,他们也不会再被体育中考分数牵着走。

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还与家庭体育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试想,一个整天不运动的家长,很难让孩子爱上体育锻炼。这需要整个社会的体育氛围进一步提高,帮助家长形成体育自觉。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将体育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体育习惯,保持对运动的热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热爱运动的人生,体育课及“依考定学”“依考定练”的课外培训也将不再成为提升孩子体质的主要手段。

  • 分享:
  • 编辑:苏悦     2021-03-2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