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家庭新闻

新时代我国家风建设的三个维度

标签:家庭新闻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师晓娟 万红艳

家风作为传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有效的德育方式,对提高国民道德意识、内化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德育功能,在涵养个体人格、稳定家庭方面彰显重大德育价值。结合当今多元价值观与道德滑坡现象,当前应该从“内容、形式、制度”三个维度出发,集多方力量凝聚德育合力作用,实现家风的德育价值功能。

一、内容维度:“实”字上聚焦

家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高度概括、深度凝练将其抽象内容具象化,在“实”字上聚焦,有助于把握家风的核心和实质。以实在的内容、切实的载体、实际的行动,从内容维度上推动家风建设。

首先,要有实在的内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好家风的思想根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好家风的价值导向,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既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又通过家风传承发挥着教化、规范人们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作用。优秀家风以实现人和社会、自我与他人、以及自身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因此,在处理家庭内外部关系时要秉持孝亲爱幼、兄友弟恭、琴瑟和鸣、睦邻友好的和谐友好家庭观;在子孙后代的培养教育方面,要践行博学笃志、谦和好礼、团结友善、明礼诚信、敬业爱国的进业修德家庭观;在家庭生活治理方面,要践行勤俭节约、力戒骄奢、遵守家规的勤勉持家观,从理论和实践上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风。总体来说,优良家风的内容体现在孝悌之道、勤俭之道、重品崇德、诚实守信、和合之道以及家国情怀这六个层面。

其次,要有切实的载体。古往今来建设和传承家风的普遍载体是家训、家规和家书以及家谱等。优良家风可以通过家庭中长辈的口耳相传、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传递给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优良家风的书籍和典故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强烈家国情怀的承载方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包含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等传统家训向后代传播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在特定节日,家长可在祠堂、家庙等场合,向家庭成员宣读家训,使大家对家训产生一种崇敬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从而营造良好家风。

最后,要有实际的行动。良好家风的培育,需要内化与外化相兼顾。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只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家庭道德教育。有些家庭虽重视家风教育,但仅限于从表面上使家庭成员严守基础道德底线,实际上未能传承优良家风,家庭德育功能严重弱化。因此,每个家庭的长辈特别是为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的家风家训,在无形中引导和教育家庭成员。一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统节假日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注重思亲报本、鼓励艰苦奋斗、积极传递家风正能量、提升责任感。二是开展如感恩、责任、诚信、环保等家风主题日,以不同主题来实践优良家风,将优良家风观念融入到个体的日常生活。

二、形式维度:“活”字上着力

家风培育关键要有“活”的形式,做到“新颖”“别致”,使家风培育受众面更广更宽。充分发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媒体五个方面的作用,打造“五位一体”的联合动力机制,有效推进当前优良家风建设工作。

第一,个人带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风建设方面,老一辈革命家爱国爱家、节俭生活、公正廉洁、严格要求家人、认真教育子女的模范家风,值得当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导干部品行的培养也是家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党员干部带头培育优良家风可以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新时代家风建设。其一,老一辈革命党人的优秀家风是领导干部品行培养的营养剂,必须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并内化老一辈革命党人的优秀思想,改善自己的作风,完善自我品行,进而提升其道德自觉性。其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坚持自己的党性原则,并对自身严格要求,从廉洁修身做起,除此之外,还要规范家人的作风问题,给人民群众做好榜样示范。

第二,家庭示范。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孩子的价值观念会在无形之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必须着力提升父母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水平,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来实施家庭教育,以使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在家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帮助家庭成员树立忧患意识,形成宽以待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的为人处世态度;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做到彼此包容,共同营造轻松、融洽而又平等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当代家风培育才能有序推进、更加长远;同时,家长们要注意做好榜样示范,带领家庭成员坚定信仰、积极传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校培养。学校不仅是教书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场所,同时,学校教育也是加强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学校对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颇深。首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学校可创设家风教育相关课程。把家风教育融入课程当中,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优良家风的传承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传统家风文化知识、传承优良家风,掌握优良家风发展态势,推进家风建设。通过课程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对优良家风家训的了解,使其能够认同并传承优秀家风。其次,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与道德、家风家训等相关的活动,评选校园道德楷模、展示宣传优秀家风家训等,以活动促进校园人文环境向良性发展,以好的学风、好的校风促进新时代家风观培育观念的普及和深入。最后,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尤其是高校,要落实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将专业实践与优良家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实地感受家风文化。

第四,社会激励。社会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场域,社会的风气与家风紧密相联,将优良家风建设融入社区文明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营造积极向上家风建设环境,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前优良家风建设。其一,以社区为教育阵地,定期召开家庭安全、家庭文化等讲座,将家风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载体,推动其有效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其二,开展具备优良家风家庭的评选活动,建立合理奖励机制,激励社区中的其他家庭积极营造自家的优良家风。其三,社区相关部门可在社区广告栏、文化长廊等地方,通过张贴海报、拉横幅等方式,加强优良家风的宣传力度,使优秀家风更加深入人心。

第五,媒体宣传。大众传媒是宣扬和传播优良家风的最有力武器和手段,通过新闻媒体等大众媒介的宣传,广泛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介方式进行优良家风宣传和引导,可使社会大众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优秀家风。一方面,继续发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宣传作用,积极开设优良家风讲堂、电视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受众的共鸣;还要充分利用公益广告,积极宣传家国观念、诚信友善等道德观念,引领社会好风尚。另一方面,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融合,建立优良家风教育网站、APP,利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载体,以更新、更快的方式传承优良家风。如在学习强国客户端上开辟专栏,宣传家庭家风的相关内容,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引起年轻人群体对优良家风的反响。

三、制度维度:“固”字上落实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家风建设的保障,在“固”字上落实,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现象,应把家风建设上升到制度层面上,自上而下推动家风建设的贯彻落实。

首先,完善家风的法律保障机制。习近平始终强调家风优良则民风淳朴,民风淳朴则社会稳定,优良家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美满幸福的重要途径,同时优良家风的传承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才能确保家风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家风注重从道德层面规范人的行为,但是道德不具备硬性约束力,所以要完善家风的法律保障机制,以法律保障道德目标的实现。国家要积极完善关于优良家风的法律法规,健全关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美德的法律保障,建立健全有关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和有关婚姻的法律保障,使老有所养,孝德之风得以传承,婚姻幸福有保障,和谐家风得以形成。同时,要量化细化优良家风准则,以明确的标准实施奖惩条例,健全家风惩奖制度。国家要尽快建立《家庭教育法》以推动家风建设,让家庭教育有法可依,得以秩序化,行政部门能尽其责,引导大众,以严格的标准进行惩奖实践。家风建设需要道德自律,也需要法律制度监督与引导。因此,实现家风建设与法律制度体系的有效契合,提高家风建设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家风建设真正落细、落小、落实。

其次,落实优良家风培育的物质保障机制。家风是以隐形形态存在于家庭生活中,要充分运用物化形式来凸显优良家风,加强物质方面的投入来推动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保护传统家风遗产,比如宗庙、祠堂等,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家风遗产,开发部分家风旅游路线,加大优良家风的宣传力度;同时,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建设家风家训馆、家风主题博物馆等,使大众直观地感受家风文化,唤起家风传承意识。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家风教育现状,对于留守儿童较多的村镇,政府要出资建立乡镇企业,深入推进惠民工程,吸引农民工回乡工作,为农民工子女的家风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最后,健全家风建设的监督机制。第一,要逐步推进财产公开制度,落实财产公开、礼品登记等制度,以此来监督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预防腐败。第二,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使组织监督与自我监督并举、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行、党纪监督和舆论监督并重,结合党外、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机制与法规,让权力得到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建设优良家风,净化政治环境。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廉洁家访制度,开展家庭廉政提醒谈话,促进家庭成员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开展社区家风评议,共同为党员干部建起一座监督的屏障。

总之,在新时代条件下,培育优良家风既要解决当前家风存在的问题,又要积极培育大众所认可的优良家风,这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通过内容、形式、制度三个维度,助推优秀家风内容的常态化、形式的可行化、传播的形象化、延续的长效化、践行的日常化,使得优良家风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内化于人心,外化于个体的道德实践,从而为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发展、国家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

(原载于2019年11月10日《西藏日报》,作者单位分别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分享:
  • 编辑:刘丽君     2019-12-10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