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女儿童家庭大数据中心 > 思想引领 > 女性研究 > 思享汇聚

无限可能的自我在远方

——读《主妇、舞者和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

标签:思享汇聚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谢鹏

阅读提示

新近出版的《主妇、舞者和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一书,通过选取广泛而有代表性的女性故事,展现全球当代女性的生活图景。全书包括9位女性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身份各异。通过这些深度生活描述,引导读者深入陌生国度女性真实的世界,在阅读她们的故事中,点燃另一种人生想象。女性读者可在远方的她们的故事里,找到飞翔的动力与方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与文化实践都力图展现一幅更加多元完整的图景。《主妇、舞者和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马蜂窝著,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7月版)一书,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故事,展现全球当代女性的生活图景。7篇包括9位女性的故事源自7个不同国度。故事的主角身份各异——20出头求学的女学生,30~40多岁在家庭与职场来回切换的主妇,年过60的牧师、学者,跨性别的边缘人群。

兼职家庭主妇:不同于“家庭主妇”

第一个故事是近在东瀛的有纪女士的故事,对应标题中的“主妇”。

在亚洲文化中,日本女性婚后回归家庭的传统依然强势,这与中国大陆鼓励女性自主独立走出家庭的话语形成对比。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纪在结婚之际不得不离职。1994年结婚到2007年,她扎扎实实做了13个年头的全职家庭主妇。但是40岁之后,随着孩子的长大,有纪开始外出兼职工作。有纪故事的重点在于40岁之后的挣扎和探索,她一步步调试自己,找到一个既能摆脱主妇束缚,又能带来成就感的职业,她先后在日本东京立教大学某研究所任行政事务助理、区议员事务所助理及自由撰稿人。该篇作者曾在研究所与有纪短暂共事,他将有纪的故事放到日本经济发展变化对女性就业率的影响中来讲述,克服了一般生命故事的情感导向,体现出学术探讨的理性意味。

“现代意义上的主妇是伴随工业化社会以及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城市工薪阶层的收入提高到了一个人的薪水可以养活一个家庭的时候,现代意义上的家庭主妇就出现了。在日本,家庭主妇的大量出现大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日本经济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期。”2010年,日本女性的就业率M曲线的曲度,与之前年份的曲度相比要弱化了很多,就业率的第一个高点出现在25~29岁的年龄段,达到了77.6%,主要原因是日本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这符合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之一,即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劳动雇佣关系的不稳定化。”作者认为,女性就业率的增高和第一次就业高点的后移,与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提高、闲暇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和婚姻观念趋多样化等因素的共同产物。

法国舞者:为自己跳舞的女孩们

来自法国罗纳河畔女舞者的纪实图文对我的震撼最大。故事主角是两个学舞蹈与表演的女孩:德尔菲娜和盖尔拉。

德尔菲娜是一个追求自由的95后女舞者,身上有几分女性主义者的锋芒。作者敏锐地觉察到了,当“提到女性美这个话题,法国女孩都会下意识地退后两步,显露出一种‘被消费’或者‘陷入了自我意识混乱’的状态”。当你试图单单用美这个话题切入与一个女孩的交流时,听到德尔菲娜的回应,你马上会意识到自己的苍白和鲁莽。年轻的心灵已经具有一种高度警觉的拒绝被他人界定的自我认知成熟状态。

这个舞蹈精灵的朋友盖尔拉也认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从别人的眼睛里看自己”。她们对女性自我意识结构的复杂状态有着主动探索。一次表演中,盖尔拉在燃烧的红色蜡烛间旋转,“成为一只脚上滴满红蜡的蝴蝶”。她并不迷恋那些时髦文身所带来的身体伤痛,她认识到,“伤痛是一副躯体必须去承受的风险,是火焰中无法控制的随机性。每个部分的运转,动态里的稳态,都将身体带出了扁平的维度”“伤痛和改造,只是让我认识到自己身体可以达到的景深”。她的回答形成了对作者与像我这样的读者的强烈冲击。今天,我们看到新生代女孩们对女性自由的体认更加深刻,这应是人类性别之战,在隐隐推进的证明。

瑞典故事:神比世俗的你我宽容

一幅完整的女性生命图景中,有青年、中年,还得有老年女性的故事。老年女性的故事一直是女性故事里稀缺的类型,消费文化中青春永远是灼热的焦点,这是因为性别霸权之外另有一层年龄霸权叠加。瑞典故事中,作者恰恰分享的是这样一个稀缺的类型——一对老年女牧师的故事。

瑞典政局稳定,有促进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如长达480天的带薪产假,爸爸妈妈各有三个月的强制产假。但是,我们对于瑞典世俗体系之外的宗教世界中女性的真实处境,知之甚少。老年、女同性恋和教会牧师,这三个身份交织在一起,导向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

安娜和尼娜分别64岁和60岁,都是教会牧师、神学教授,她们也是一对已婚的同性恋者。安娜出生在牧师世家,18岁她决定成为牧师,虽然瑞典在1958年就开始出现女牧师,但这在她的家族中从来没有过,母亲表示支持,父亲被迫接受。24岁,安娜顺利获得圣职。次年,安娜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自己的家人。家人诧异之外,并没有反对,甚至邀请她带女友回家参加聚会。我们不知道,这个在别的文化中难以接受的情形,何以在这里平顺过渡。除了讲述者的乐观外,背后的文化力量值得深入追索。

尼娜则出生在自由派的精神分析师家庭,父母不干涉孩子的信仰自由。在媒体工作10年后,她开始对基督教感兴趣。她和安娜相聚在欧洲基督教女教徒的会议上,之后,她进大学修神学,2011年获圣职,同年成为乌普萨拉神学院教授。安娜和尼娜的结合在其他国家一定是不可能的“神话”。作者揭示了瑞典教会为同性恋呐喊,成为自由主义的前锋。自1958年,瑞典教会允许女性成为牧师;如今女性牧师占教会牧师的40%。甚至有女性的大主教。

除了这三个故事,书中还有4个故事,包括古巴跨性别者:路易斯·爱茉莉卡的独特故事。我们不妨大胆畅想,这些书中以静态的图文并存的女性故事,如果成为现实中动态的全息图景的、超越时空的真人聚会,她们又会交流什么?分享什么?这一畅想,借助今天全球化的便捷交通、社交科技、语言翻译转化等手段,并非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这些深度生活跟拍图片中,读者深入到陌生国度女性真实的世界;在阅读她们的故事中,或能点燃另一种人生想象。我们在远方的她们故事里,既确认了自己的境遇,又找到飞翔的动力与方向。

(作者为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讲师)


  • 分享:
  • 编辑:肖婷     2019-09-06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