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女儿童家庭大数据中心 > 出彩女性 > 新中国女性第一 > 政治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第一位女部长——朱丽兰

标签:政治舞台 | 来源:


u=3766649969,2463930441&fm=26&gp=0.jpg

朱丽兰(1935—), 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1955年高中毕业后到苏联敖德萨大学攻读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1961年毕业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做科研。曾任中科院化学所所长、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1998年3月出任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共十三大代表,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朱丽兰是科技部第一位女部长,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科学家。她的身上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实干家的作风。

在学生时代,她就是个才华出众、得“第一”最多的人,因此在1956年被选送到前苏联敖德萨大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学习,那时,科学令她深深着迷。回国后, 朱丽兰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高分子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结构形态关系的研究,承担的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及应用成果奖,她也从研究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一路升到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7月,朱丽兰卸任所长职务,上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实施“863计划”。这个宏大的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l1] 》,是我国面对全球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的挑战,在高技术领域做出的跨世纪战略部署。朱丽兰形象地将“863计划”比作“顶天立地”战略,“顶天”就是要跟踪世界高技术前沿,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立地”就是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人民需要。 这个“顶天立地”后来又被朱丽兰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科技发展战略的三个层次: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和基础研究。

在朱丽兰的主持推进下,“863计划”从专家选拔到项目的立项选择,逐步树立市场意识,探索产业化机制,为科研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有益的经验。据1995年统计,各种成果整体上已达到国际80年代中、后期水平,有些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同时,还培养出了一批战略科技人员,他们后来都成为高科技产业领域“顶天立地”的好汉,将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一肩挑。在实施“863计划”过程中, 朱丽兰博得众多科学家们的尊重与信任,她被认为“是一位称职的领导人”。

1998年,国家科委更名为科学技术部,朱丽兰出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当时,科教兴国已被排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这让朱丽兰既兴奋鼓舞,又压力巨大。那么,科技部该如何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朱丽兰认为,“科技部首先要定好位:就是做个好参谋。要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战略性的、有真知灼见的实施方案”。于是,加强战略研究,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加强各部门协调,帮助解决问题,就成了朱丽兰的主要工作。

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之后,朱丽兰根据当时的科技发展现状,认为“创新不够”是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提出开发我们自己的技术,还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等具有前瞻性的论断。此外,她还提出了“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的问题,认为必须要在提高科技实力、能力、水平和技术储备方面采取措施。于是,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科技部出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纲要》以及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部署。

十几年从事科技领导工作,朱丽兰从科技和理论相结合的高度,对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性质、特点、发展战略、发展规律、管理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而从科学家到科技部部长,朱丽兰一直保持着坦率、务实、讲求效率的风格,一方面,她敢说敢干,敢负责任,不怕得罪人;另一方面,她又能以科学家的思维和方式,把科学渗进管理,把科学管理和领导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她身上,展现出一种科学家与领导者相融合、刚柔并济的现代职业女性风采,比如,出访西方国家时,与科技专家们探讨顶尖问题,她是一名科学家,常有不凡见解;与主管官员就某个项目谈判时,她又很精明、镇定,有大家气度,令人大为赞叹,

2001年卸任科技部部长后,朱丽兰除了在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任职之外,还担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把很大精力投入到推动民间科技创新的工作中。在就任科技部部长时朱丽兰曾说:“要开拓创新,把工作做得更有效,而不能满足于那些做惯了的事。”进入老年的她依然在履行自己的诺言。

  • 分享:
  • 编辑:     2019-08-2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