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淮安打造文化、绿色、经济、共享运河千年运河迎来新的“发展极”

作者:茹希佳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7-12-14

里运河文化长廊夜景。 茹希佳/摄

  夜幕下,里运河文化长廊流光溢彩,从清江浦起步,登上画舫游船,远处高耸炫目的国师塔,沿线清江浦楼、陈潘二公祠、斗姥宫等标志性建筑仿佛都在诉说淮安这座“运河之都”的辉煌历史。下船行走岸边,饭后漫步的惬意市民、临水而歌的京剧票友、灯火阑珊的沿河景观悄悄印证着“运河之都”的繁华瑰丽,来自海内外的游人在这里赏运河美景、品淮扬美食、览漕运盛景,感受运河文化游的独特魅力。

  江苏淮安,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大河、大湖交织出的发达水系孕育了淮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流经淮安的诸多水系中,给这座古城带来繁盛的便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里运河这一段。它介于长江与淮河之间,自淮安至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也为淮安的城市发展打上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印记。

  记者走在总督漕运部院,想象那仅存的巨大柱基上曾经的一片壮丽景象,不禁慨叹,明清时期,淮安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漕船制造、粮食储备、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

  如何将曾经沉淀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聚集人气的文旅资源?自2013年初,淮安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清江大闸至堂子巷,总长15.6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东线)战略决策,按照“起、承、转、合”四大篇章,分别重点打造清江浦景区、漕运城景区、山阳湖景区和河下古镇景区,让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穿越时光,绘写淮安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经典画卷。

  从小住在运河边的淮安市民朱树森在《走过里运河板闸新事》中写道:“我走到淮安森林公园,这公园两年多时间,打扮一新,两千亩地,已是绿草一片,像是天边无际的大草坪,给人美好的享受。”

  作为重点工程,文化、绿色、经济、共享一直是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理念。民建淮安市委原主委高岱明告诉记者:“北门桥控制工程就充分体现了里运河文化长廊的‘理水’理念,引导水系渗透,还原洁净之水,建设美丽水岸,沿着堂子巷溯流而上,里运河文化长廊的一道道风景能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文史专家荀德麟侧重于对淮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大运河文化研究,他介绍道,“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处深埋地下的古闸后,及时收回土地,规划建设板闸遗址展示馆。”荀德麟进一步介绍,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里运河文化长廊围绕“理水、营城、聚人、兴文”四大策略展开规划。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通过提炼淮安运河文化与名城文化的精髓,将漕运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等通过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主题游乐等方式来促进传承再现与活力创新。在文化遗存保护方面,着重于历史遗存的修复恢复,把散落在里运河沿线的御码头、古清真寺、三元宫、榷关遗址、河下古镇、韩侯钓台等文化遗存有机串联起来,整体发挥文化遗存的价值。

  站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淮安水上立交的观景台上,高岱明指着正在通行的船只告诉记者,南北向的京杭运河位于上方,正常通行,东西向的淮河入海水道位于下方,隐藏起来,两者水位差其实超过6米,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运河上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荣景象。

  直到今天,大运河仍然承载着生机勃勃的通航船只。据统计,淮安船闸年船舶通过量近2.9亿吨,居全国第一。淮安率先在苏北运河开通港口集装箱运输,去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的80%。淮安港年吞吐量占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3/4,在全国内河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条“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在淮安全力推进,千年运河将迎来新的“发展极”。

  记者手记

  天下运河看淮安,里运河畔展新颜。当大运河文化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在江苏淮安市域叠加,一条河、一座城、一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共融。

  千年运河,是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通的大动脉,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的淮安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先天优势,以现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再现跨越千年的运河盛景。

  富庶古都,依托运河天然水道资源,淮安大力实施运河、盐河等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依托运河生态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绿色产业,扎实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西游记文旅区等特色项目,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运河文化经济带。

  以文化人,紧扣运河文化这个“根”和“魂”,按照“还河于民”的理念,淮安大力弘扬由运河文化衍生的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漕运河工文化等,生动诠释城市人文品质,吸引包括淮安市民在内的海内外友人参与其中,共同打造“运河之都”的繁华盛景,让大运河成为“共享运河”,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编辑:明小玉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