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开州出实招为返乡创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留住人、产业兴”带来发展“新动能”

作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9-05-22

重庆绿莱生物的郭芳琴向记者介绍她的植物工厂。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开州,新中国十大元帅刘伯承同志的故乡,拥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

这片总面积3959平方公里的土地,由大巴山南坡和川东平行岭谷组成,形状颇似一片甜橙叶。地处重庆东北部的开州,区位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向西距重庆主城近300公里,向东距宜昌约380公里,向北距西安约550公里,只有向南离万州相对较近,约40公里。

全区除了媒和天然气,开州其他自然资源也并不丰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理条件受限、区位优势不明显、自然资源也不丰富的昔日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2月退出),近年来却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国家扶贫政策、三峡库区后续发展等多重叠加政策优势,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依托乡情和资源两大管道,强化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开州区返乡创业人员达8.2万人,返乡创业实体达到33230户,总投资达到309亿元。

贫困县为何能吸引众多游子回乡创业呢?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近日在开州区蹲点调研,探究为何返乡创业日渐成为大家的“第一选择”。

政策+基地 返乡创业开出朵朵“工业之花”

记者走进开州浦里工业新区,只见一排排厂房鳞次栉比地坐落在园区里;远处,一幢幢新厂房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加紧建设。未来,这里将建成面积达7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接纳更多返乡创业企业入驻。

位于浦里新区的重庆绿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高科技企业。2011年,在外企工作的郭芳琴,被开州当地奖励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打动,跟随丈夫回到开州,创办了绿莱生物科技。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育苗方式里,一颗种子一年只能生产一棵种苗,在(我们)‘植物工厂’里面,一个叶片一年可以生产至少1000株种苗。”郭芳琴说,她10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一年可生产3000万株种苗,年产值可达150万元左右。

2018年,郭芳琴在开州区妇联的牵线搭桥下,与区妇联兼职副主席谢榭合作,流转了110亩土地来打造花卉种植基地,基地常年用工30人,临时用工300人,解决了当地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并且,许多村民在务工收入之外还获得了土地流转收入。

像绿莱生物科技这样的返乡创业公司,园区里比比皆是。比如专注覆铜板和半固化片专业生产的德凯实业,已于2017年6月在新三板上市;比如从事三秒速热饮水电器生产的亚特蓝电器,目前已获得45项国家专利……据当地经信委介绍,目前,新区已建成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102家,投产企业85家、就业2.5万人,园区很好地扮演了返乡创业基地角色。

这一切,都得益于开州区近年来出台的各类返乡创业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开州区出台了《2016—2020年返乡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企业入驻中国西部(重庆开州)返乡创业园若干政策规定》《返乡创业推进办法》等一系列推进返乡创业的文件,从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支持在外开州籍人士返乡创业。

2018年开州全区有规模工业企业111户,其中属于存量返乡创业规模企业30户。2018年,存量返乡创业规模企业产值4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20%;产值增长30%,增幅比全区规模工业平均增幅快20个百分点。而在增量上,近两年,引进了23家开州籍灯具企业,以及30余户开州籍家居企业。据开州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开州临江家居产业园一期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就业5000人。

技术+党建 返乡创业在农业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基地)方圆200多亩,主要有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10多个品种。”记者走进开州“蔬菜大王”任登秀的蔬菜基地,她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基地情况。

2001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任登秀选择回到老家开州,开启了她的种植大棚蔬菜之路。从最初的52亩地,到如今的200亩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任登秀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其蔬菜基地与当地的重百、永辉、新世纪等大型超市签订了常年供货协议。目前,任登秀的蔬菜基地常年雇佣本村妇女40余名进行劳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在该区群团改革中,她被全区妇女姐妹推举为兼职副主席,还光荣当选为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像任登秀这样返乡创业的农业市场主体,在开州不在少数,比如“倔媳妇”陈敏创办的中药材加工厂。2008年,在浙江打工的陈敏与老公一起回到开州,种植起了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陈敏不仅种植药材,更是创办了自己的中药材加工厂,并在全区范围内大量收购药材,帮助种植药材的村民脱贫致富。

开州区农委相关人士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区返乡创业人群中,农业创业者约占一半左右,创办了涉农类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8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记者走访后发现,当地返乡创业企业里农业类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技术+党建的帮扶模式。以“蔬菜大王”任登秀所在的竹溪镇为例,该镇根据各村产业特点,成立了沃柑、青脆李、蔬菜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把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种植能手集中起来,发挥技术特长,对果农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比如传授除草、施肥、杀虫等技术,为该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镇一位果农表示,专业合作社不但提供了技术指导,也拓展了销售渠道,让大家鼓足了腰包。

技术是产业支撑,党建则是发展内核。

开州大进镇曾被列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自那以后,大进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纽带,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农户+产业”等模式,实现了党建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在大进镇红旗村,党支部引领成立了红旗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无职党员在茶产业建设中认领岗位,实现了党旗飘在田园中、党员聚在产业上。

在白桥镇武城村,村支部建立了外出务工、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7个党小组,各党小组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在不同服务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引进多家农业公司,发展出了蓝莓、猕猴桃、水稻等产业。

在紫水乡,“豆腐西施”田仕艳创办的“紫水豆干”已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开州区妇联主席雷晓玲告诉记者,“紫水豆干”加工厂解决了当地许多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下一步,工厂还计划成立妇联组织,以组织为引领、以党建为抓手,激发女性员工干事创业激情。

服务+保障 营造良好投资经商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投资经商环境,是返乡创业、招商引资得以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

据开州区招商投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区新引进重点项目共206个,同比增长21.5%;总投资金额70.1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工业招商团新引进重点项目80个,农业招商团新引进重点项目59个,商贸招商团新引进重点项目51个,文旅招商团新引进重点项目14个,城建招商团新引进重点项目2个。206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投产(完工)项目58个,投产(完工)率28%;在建项目148个。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局将在原有基础上,在项目服务、招商政策、目标考核等方面抓好保障工作,解决返乡创业、来开州投资者们的后顾之忧。

强化人员配置,做好项目服务。力争在有招商项目审批及服务的部门,设1名中层正职人员任招商引资项目秘书,归口负责招商项目在该部门的审批及协调服务工作,解决招商项目到部门内部多头办事问题。同时,力争在各镇乡街道经济发展部门挂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办公室牌子,明确不少于两名具体工作人员,归口负责招商项目服务、用工保障、招商信息收集等工作。

理顺招商政策兑现机制,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在易于政策兑现的前提下,优化出台《开州区工业招商引资政策》和《开州区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理顺招商政策兑现机制,简化政策兑现流程。严格督导投资企业履行投资合作协议的同时,在投资企业达到合同约定条件,在不新增加投资合作协议没有约定的条件下,对等时限兑现优惠政策,履行政府承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压实责任。把实际利用内资、正式合同额、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压实责任。继续考核招商引资总量完成情况,同时新增招商引资增速和新引进大项目、服务企业考核指标,并且更加注重增速和新引进大项目质量。对乡镇街道招商引资的考核中,在保留重点企业用工保障的基础上,新增返乡创业、提供有效工业招商项目信息指标并分权重一起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形成大规模支持招商引资(返乡创业)的氛围。

宏观层面有政策服务进行创业扶持引导,微观层面也有具体措施来进行保障,比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开州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作为当地农民工工作牵头单位,积极履行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工综合服务工作——帮助近3000名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就近入学,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0%以上;为辖区80%以上的农民工建立完善健康档案;解决1.8万名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为5万余名农民工免费提供初次职业技能鉴定……

此外,该局还建立起快速高效的农民工维权机制,做到“有专职人员、有投诉举报受理电话、有固定场所、有职责目标、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并发挥驻外劳务办事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维权,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积极把人留下。

“火辣”的干劲

可喜的“蝶变”

□ 许真学

进企业、走乡村、到车间,我们所到之处,无不是一派干事创业的景象。上到年近六旬的“蔬菜大王”任登秀,下到年轻的技术能手郭芳琴……回到家乡的开州儿女,都在各自领域脚踏实地,把人生与事业镌刻得美丽动人。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安土重迁的传统,在现代经济社会里,若能在家乡就近创业就业,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既能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让家庭为事业输出源源不断的亲情动力;也能基于熟悉家乡风土人情,让创业风险进一步降低。

开州如火如荼的返乡创业景象为我们提供了示范——在乡村振兴中,以吸引人才、发展产业、做好服务,吸引更多“在外儿女”回到家乡,用学识、技术、资金改变家乡面貌,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会越来越红火,美丽乡村也就会焕发更多活力。

编辑:吴苏锦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