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路通山外 网路通世界 思路通未来

瑞金三位农家女本色出演“奋斗大剧”

作者:刘旭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9-05-22

廖秀英

陈运娇

华小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旭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江西瑞金,廖奶奶、华嬷嬷、陈运娇这三位女性的故事就是一出励志“大戏”。她们每一位都是其中的主角,都在用心演绎着一名新时代奋斗者的形象。

三人中,廖奶奶、华嬷嬷分别因腌制一手美味的咸鸭蛋和泡菜出名,农家妇女陈运娇则因从城里返回乡下,重新建起一个家,如今又养石蛙创业而受追捧。

这些看似平常的人和事之所以能成为关注的焦点,绕不开一个字,那就是“路”——公路通山外,网路通世界,思路打开天地更宽。从作为基础设施的公路和网路,到引导老百姓转变思路,“路”就是当地党委政府致力搭建的“舞台”,也是“廖奶奶”们挥洒汗水迎风起舞的平台。

廖奶奶名叫廖秀英,已经年逾八旬,家住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抗日战争时期,廖奶奶被参军的父母从广东送到瑞金避难,父母牺牲后,廖奶奶成为烈士后代在瑞金扎下了根。

廖奶奶有一手腌制咸鸭蛋的绝活,年轻时就开始腌制、售卖咸鸭蛋,一部分咸鸭蛋用于改善家里的伙食,另一部分用来售卖换取生活费。因为“走不出去”,“廖奶奶”咸鸭蛋的价格一直很低。

与“廖奶奶”咸鸭蛋当初的“走不出去”不同,“华嬷嬷”泡菜一出场就惊艳了人们的味蕾,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展了代理商。如今“华嬷嬷”泡菜通过电商平台已经远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习惯了别人叫我华嬷嬷,都快忘了自己的本名了。”性格爽朗的华嬷嬷本名华小英,今年53岁,自幼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长大。从小跟着父母学了一手腌菜的好手艺。

“华嬷嬷”泡菜是伴随着党和政府的一系列好政策诞生的。

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中央精准扶贫战略的东风,“红军村”华屋开始了土坯房改造。之后进村公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前往华屋的游客多了起来,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华小英时常将自家的泡菜免费送给前来就餐的游客品尝,没想到游客们对泡菜情有独钟。

2016年,和家人商量后,华小英正式打出“华嬷嬷”泡菜的品牌。

彼时,廖奶奶也已经尝试“触网”。2015年,瑞金市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电商发展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廖奶奶开始通过“网路”售卖咸鸭蛋。

由于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如今“廖奶奶”咸鸭蛋一天最多可以卖到4000多个。除了销量的增长,利润也在翻倍。

对48岁的陈运娇来说,她的石蛙养殖利润也很可观。在瑞金市拔英乡邱坑村半岭小组,每天都可以“听取蛙声一片”。沉醉在蛙声中的还有陈运娇找回的乡愁。

半岭小组其实是陈运娇丈夫的老家。2016年,在儿子追随姐姐的脚步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后,此前在瑞金市区陪读的陈运娇背上背包,打道回村。

那时,山路还没有通,瘦小的陈运娇全靠肩挑手拎,一趟趟把砖瓦运到屋前,将原本已经坍塌的老屋重整一新。

2017年9月,政府将一条硬化水泥路修到了陈运娇家门前。与此同时,另一条“网路”也通到了半岭。

不仅是水泥路和“网路”,陈运娇的思路也因此打开,“房子修好了,没有产业住不长久”,陈运娇决定养石蛙。

“明年就能见效益了,一斤能卖100多元。”生性乐观的陈运娇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不仅如此,通过开办网店售卖山货已成为陈运娇和周边村民的一项稳定收入。这也是当地大力扶持电商扶贫的初衷之一。

在脱贫攻坚中,瑞金市坚持实行因村因人因户施策,不仅拓宽了贫困户的脱贫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帮助老百姓打开了思路。

“办合作社,带动周边产业,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今天的廖奶奶、华嬷嬷和陈运娇,已经用新思路开启了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手记】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不容丝毫懈怠

□ 刘旭

瑞金是赣南革命老区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但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样十分重要,容不得丝毫懈怠。如何做到思想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关心不断,如何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加大落实力度,巩固脱贫成果,是一个新的考验。

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首要政治责任,正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狠抓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以更大力度确保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脱贫质量稳步提升、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编辑:吴苏锦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