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码”合肥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筑巢引凤,人才集聚成就创新“硬核”

作者:王蓓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9-04-19

位于巢湖之滨的合肥创新馆是全国首座创新主题馆。 朱立新/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您是北京人,为什么在美国读完硕士、在苹果公司工作10年后,会选择来到合肥创业?”

“我在中科大读了4年本科,即便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仍时刻关注‘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合肥在高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速度,让世界瞩目。良好的创业环境、发展生态,让很多科大人从四面八方闻声而来。”4月16日,位于合肥高新区创新大道明珠产业园的合肥安德科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里,34岁的执行董事汪穹宇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记者连日来走进合肥多个重大新型产业集聚基地,如汪穹宇一般的高科技人才回流、聚集的故事,俯拾皆是。

无独有偶,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的一项关于“2018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揭晓,合肥继去年首入榜单之后,再度位列前三,仅居上海、北京之后。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肥时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而今,合肥已凭借多项政策持续优化“养人”环境,迅速集聚人才这个科创“硬核”,绘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宏伟蓝图。

“筑巢引凤”搭建创新载体

“20多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庄稼地。”走在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核心区,区经贸局副局长沈玉龙回忆:“从1989年筹备合肥科技工业园,1990年奠基,1991年获批国家级产业技术开发区,2009年从老区跳出,大规模建设创新产业园,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载体,高新区已成为全国开发区中的一匹‘黑马’。”

有着“上市一条街”之称的望江西路上,科大讯飞等一大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集聚着多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合肥创新产业园等,林立道路两旁。

筑得好巢,引来金凤。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的高新区,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其“筑巢”速度:三年来,全区工商注册企业数从13705家增加到280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03家增加到1025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69个,各类科技孵化平台91个,引进培育了3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孵化企业600余家。

三年来,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个省级战新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市级战新基地在合肥建成投入使用,建设了安徽省积极谋划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培育了“中国声谷”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精准医疗、量子通信、石墨烯新材料等9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4月16日,合肥市长凌云在采访中表示,合肥还将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推进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大科学中心深化交流合作。

“合肥各类创新载体的迅速搭建,让外面的人想回来,让我们这些深耕合肥的科研人不再想着‘出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工学博士、安徽中科美络公司负责人吴仲城深有感触。

“养人”政策打造“养人”之城

“合肥坐拥中科大、合工大等多所培养高精尖科技及技术类人才的高校,却一直苦于留不下人才。”曾经严重困扰着吕长富的问题,如今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两年,我们外出招商、招人,只要亮出合肥创新发展‘底牌’和‘人才新政20条’‘养人8条’等一系列政策,大批高科技人才愿意来合肥安家落户。”合肥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迩霓也有相同的感受。

2017年6月,合肥市出台“人才新政20条”,明确在之后5年拿出至少20亿人才经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新引进及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市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万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除生活补助之外,对创新创业类人才、企业给予10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资助。

在此基础上,2018年4月,合肥再出台一系列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基层成长计划、拓宽人才能力提升渠道、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加大安居保障力度等人才新政,表示未来七年将拿出超百亿资金,以多重利好政策招才引智,打造公平公正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因其条件优厚,被称为“养人8条”。

得益于多项优厚的扶助政策,吴仲城在创办中科美络之初,就获得了合肥“天使基金”400万元的投资,后来又追加到1000万元,“对于需要长时间投入研发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吴仲城说。

为全面优化“养人”环境,近五年来,合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60多所、中小学180多所,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近20万套,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2018年合肥全年新增落户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95834人,“养人之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凸显。

多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相结合,实验室枯燥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并且可以与欧洲领先技术一较高下,让我们充满成就感。”4月12日下午,合肥学院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里,还是大四学生的孙帅,说起追随导师研究了三年的纳米助剂项目,话语中难掩自豪。

这个学习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95后”男孩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三年前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被一家德国公司看中,并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去年,研究团队在刚刚投入使用的创业孵化中心,赢得了一席之地,“中心在提供所有办公设备、减免两年租金之外,还提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培训、申报等帮助。此外,我们还有学校的实验平台、强大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做靠山,免除了年轻创业团队的后顾之忧。”孙帅说。

事实上,在合肥,助力不同层级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成长的“舞台”还有很多。

由合肥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成立的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成立五年来,已引入创业团队65个,成功孵化高科技企业65家,获得各类风险投资超过2亿元。

在位于高新区的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创新服务平台,由市政府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的合肥市集成电路设计验证分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为全市很多集成电路领域中小企业提供低偿的实验设备及数据验证分析服务,成为合肥跃升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后起之秀”的“幕后英雄”。

……

招才引智,优化环境,聚力创新。如今的合肥乃至整个安徽,正以百年之眼光,集全省之力,统筹项目建设、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散发这座中部科创新城的独特魅力。

编辑:吴苏锦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