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们的盛会  >  各界寄语

30年爱岗敬业的织绸挡车工张国芬:

用工匠之心做好工作

作者:许真学 任然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8-10-28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任然

9台机器,每台2米余长,加上机器之间的间隔,全长50米左右。

“机器一开,就不能停。”张国芬每天在这些机器间来回穿梭,“8个小时,数不清多少个来回,反正相当于每天走几十里路吧。”张国芬说。

张国芬是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丝织公司力织分厂织绸挡车工,她每天的工作是通过各种熟练的操作,以及来回巡查,让每台机器织出来的丝绸保质保量。

这样的工作,48岁的张国芬,已干了30年。

“当选为妇女十二大代表,我很荣幸,我想为我们女工说说话。”近日,当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与张国芬沟通时,她说:“织绸挡车工,大部分是女性,而且年轻人少,像我这样一干就几十年的女工也很多。”张国芬介绍,其所在车间,年纪最大的49岁,最小的也已30多岁,而男性只有一位。

“很多人问我们,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也不稳定,为啥子还干那么多年呢?”张国芬说:“‘丝绸’陪着我们长大,伴了我们半生,我们或许都有丝绸情怀吧。”

张国芬所在的四川省南充市,据史载,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在2005年时,便被命名为“中国绸都”。

张国芬至今都记得,她儿时南充丝绸业的兴盛。“四个城里人就有两个人吃丝绸饭。”

张国芬所在的六合集团,原为丝二厂,已有100多年历史。1978年,全国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丝二厂年产值在9000万元左右,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万人工厂”。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丝绸行业不景气,南充丝绸产业陷入低谷。丝二厂在1999年因连年亏损破产,移交给六合集团经营管理。

1970年出生的张国芬和众多“70后”女伴,便是在丝厂最鼎盛时期成为丝厂女工的,丝厂出现危机后,2/3的工人离开丝厂,但张国芬与众多一线工人却留了下来。

工人骤减,张国芬每天的工作时间增加到12小时。因突增的工作量和越来越低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离开丝厂,张国芬却选择坚守。

“不离开,首先是不舍得当年的那份付出。” 张国芬回忆起刚进丝厂当学徒时,因是左撇子,总操作不好机器,是同批进厂女工中最差的一个。为此,她不断练习,“别人吃饭时我练,别人下班了我也练。”

一年后,她成为厂里最熟练的挡车工,在厂内外各种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因为勤练习加勤思考,她还自创出了一套更实用便捷的操作方法,在厂里被大家学习推广。由此,她先后多次获得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1994年荣获四川省丝绸工业省级操作能手称号。

张国芬成了厂里女工的模范。当大家对去留犹豫不决时,曾有很多工人来询问张国芬的想法。

“我说,厂里好的时候,帮助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不好的时候,就要一起渡难关。”初中未毕业的张国芬说,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就是觉得“国家越来越强大,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丝绸厂一定能好起来”。

如今,借助“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南充丝绸再度“启航”。丝厂逐渐景气,但工人却出现了断代,“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我们这份工作,车间噪音大,又是计件收入,想要挣得多就要少休息。”张国芬说:“工人少,但订单猛增且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这些就只能多干。”

随着丝绸业“转暖”,织绸厂开始遍地开花,有个别私企老板看中张国芬的过硬挡车技术,以高薪聘请,但她还是没有离开。张国芬说:“工厂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和荣誉,我不能忘恩。”

张国芬2007年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等称号。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曾为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南充市第五次、第六次党代会代表。

“如今我被选为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又可以为我们丝绸女工说说话了。”张国芬介绍,丝绸服装产业的特殊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一线职工到了一定年龄以后,视力明显下降,看不见比头发丝细一半的丝。企业内部转岗岗位有限,且他们的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外出务工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我希望对从事丝绸服装产业等特种行业的产业员工有更好的政策。”

“我是妇女代表,我要继续为我们丝绸女工说说话……”

 

编辑:肖婷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