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此刻新闻

用中国文化“金名片”架起友谊桥梁

——记巴巴多斯孔子学院女教师

标签:此刻新闻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女教师合影,左起:徐峥、石雨欣、李琦、聂露、周雨寒、李青墨。

▲曹春燕老师给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前不久,为庆祝第15个联合国国际中文日,一场热火朝天、中国文化元素满满的趣味中国游戏会,在位于加勒比海东端的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热烈开场。在这场题为“中文:架起文明互鉴桥梁”的游戏会中,“我来比划,你来猜”项目最为热闹,来自西印度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3名学生在3分钟内答对17个中文单词,拔得头筹,充分展示了巴巴多斯孔院的中文教学成果。

当天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共建巴巴多斯孔院成立9周年。据介绍,巴巴多斯孔院于2014年签约,2015年4月20日(当地时间)正式成立。九年赓续,巴巴多斯孔院往来教师数十位,大多为女性。如今,孔院教师数量规模达到最大,1名中方院长、4位公派教师和5位志愿者亦均为女性。在巴巴多斯,孔院为女教师们提供了“看世界”的平台,女教师们也用热情与坚韧,让当地民众通过孔院走近中国、感知中国、热爱中国。

从无到有助推孔院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7年,中文被纳入巴巴多斯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两门外语之一。巴巴多斯孔院也在同年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对志愿者教师石雨欣来说,巴巴多斯曾是一座鲜有耳闻的热带岛屿。2022年1月,她初次踏上这颗“加勒比海上最美的明珠”,走进巴巴多斯孔院开展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年岛屿时光,沁润心灵的除了加勒比咸湿的海风与炽热的阳光,还有学生们对中文老师的喜爱。

初次对当地小学生开展中文教学,她曾深感挑战。“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中文又是陌生的语言体系,教学目标与现实的冲突一度让我感到无能为力。”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未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的压力也促使她开始思考,“作为他们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人,我应该让他们产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兴趣。”

随着课堂向寓教于乐转变,孩子们很快热情活跃起来。“一位叫Shamir的孩子害羞地对我说,‘You are the best Mandarin teacher in the world(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中文老师)’。尽管我自知还不够格,可我很幸运能成为他的世界里最好的中文老师。”石雨欣话语间有满满的收获感。

作为在岗教师中时间最长的一位,公派教师、教学主管曹春燕提到,“女教师的不断加入为孔院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汉语教学工作是孔院的核心与根本。“初建孔院,面临所有空白,是初代公派教师李艳华快速组建了课程研讨小组,结合汉语语言教学特色与当地汉语学习需求,搭建教学框架、精选课程科目、优化课程内容等,逐步形成适用于巴巴多斯本地的汉语教学模式雏形。”曹春燕回忆道。

2023年,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聂露教授到任第三任中方院长。“聂院长对孔院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出要求,将孔院带入追求适度扩大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曹春燕说。

如今,巴巴多斯孔院已在8个常规教学点开设14门课程,面向社会开设2门课程和7门VIP课程,还有短期培训约6门课程,各种课程总计约29门。2022—2023学年,注册孔子学院课程的人员达到1727人。

“今年3月,我参加凯夫希尔分校的大学生就业展,重点介绍了我们的中文课以及中国留学政策,当地大学生对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以及到中国留学、就业表现出了强烈兴趣。”聂露告诉记者。

深化学术交流促进两国文明互学互鉴

今年五一劳动节的一个晚上,远在巴巴多斯的聂露给记者发来微信,“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访问团顺利完成,计划的、期待的都一一实现了!”语气满是兴奋。

对聂露来说,做好学术交流工作既是工作着重点也是着力点。“巴巴多斯孔院的定位是两所大学的共建机构,更要体现大学水准,打造一流学术交流品牌。”她提到,“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凯夫希尔分校的法学院也是加勒比地区最好的,两所大学如果能基于共同点进行更好的文化学术交流,或将促进两所学校的学生乃至两国人民实现更好发展。”

要做好学术工作必须建立工作机制。为此,聂露多次与外方院长沟通协调,积极搭建学术交流框架,打造学术交流品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知行论坛。该论坛通过演讲、研讨、对话、小组讨论等多元话语形式,探讨知识与实践之关联的中国哲学经典主题,介绍中国文化方面的前沿知识和中巴学术合作成果。

当地时间5月3日下午,两位巴巴多斯华侨受邀来到知行论坛第三讲,分享了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也为中巴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提高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师资水平。为恢复师资培训会议制度,聂露借《论语》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之意,创立了务本项目,以每月例会形式探讨当前教学中的困难议题、前沿变革和教学经验,并在相互鼓励中共同提升。

两所大学还借助“一带一路”展开学术合作。聂露介绍,去年12月,两所大学续签了为期5年的科研合作备忘录,建立中国—加勒比联合研究中心。近期,孔院正推动中加联合研究中心的实体化,推动凯夫希尔分校举办相关主题的学术活动。

在学生学术交流方面,据介绍,孔院已推动开展了5年模拟法庭大赛,每年两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大学参加比赛,就学术热点展开丰富的讨论。

哪里需要中国文化元素哪里就有孔院身影

文化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载体作用。在这方面,孔院一直是巴巴多斯的一张中国文化“金名片”。

2023年,有着多年师范院校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李青墨来到巴巴多斯,负责教学工作和孔院文化活动方面的工作。

她介绍,巴巴多斯孔院开展文化活动是为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本地特色,通过文化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文化内容展示,让当地民众与孔院教师能够面对面交流、互动,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近年来,孔院已形成一系列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活动,如汉语桥比赛、国际中文日、中国节庆活动、三月·中国电影月、中国文化俱乐部、青龙太极拳俱乐部等。在当地一些重要活动如鱼龙节、语言文化节、校园多元文化日中,孔院亦是积极的参与者。可以说,哪里需要中国文化元素,哪里就有孔院身影。

今年1月,巴巴多斯第10届“鱼龙节”暨2024年中国春节文化活动时隔3年恢复线下开办,第一次参加“鱼龙节”对李青墨来说意义非凡。

作为孔院文化展示活动的组织者,她为活动丰富的节目内容集思广益、用心良久,“茶艺、书法、剪纸、编织中国结、民族乐器演奏……孔院的全体女教师们齐上阵,吸引了大量关注和参与者,为盛大的节日更添光彩。”她告诉记者,“特别是当教师们用书法为当地民众写下中文名字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期待。”

翻阅孔院历次文化交流活动报道,记者发现,孔院的女教师们各个多才多艺,随时都能登场演绎,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彩魅力。

“各类文化活动中,巴巴多斯孔院女教师充分体现出积极向上、青春活力、专业有素养、奋进有担当的一面,更好地促进了巴巴多斯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增强了自信。”李青墨说。

如今,当地小到7、8岁的孩子,大到70多岁的老人,都对中国文化的元素和知识非常喜爱。积极参加孔院文化活动的女作家赞恩说:“以前我对中国女性和中国文化的印象还停留在老电影里。当我参加孔院文化活动时,看到中国女教师聪明能干、热情好客,让我对中国的印象彻底改变了。现在我坚持学中文,越来越喜爱中国文化了。”

课堂上,李青墨也发现,学生对中国文化课愈加感兴趣,“学生们特别喜欢手握毛笔书写汉字。”不仅如此,“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突然有人用中文跟我打招呼:‘你好!’”能够融入当地氛围,与当地民众交流互动,使他们渐渐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热爱中文学习,都让李青墨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我更加坚定了作为孔院教师,继续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 分享:
  • 编辑:王意舒     2024-05-27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