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新女性  >  乡村关注
校外开启“伴读模式”
村里有了留守儿童互助组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田斌锋 周昌英  发布时间:2014-07-03  中华女性网

 

关镇小学校长季道祥(右一)在大卜村“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查看学生学习情况。

 

今年4月份以来,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关镇小学的留守儿童在该县妇联和关镇小学校方的支持下,已成立了3个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涉及30名留守儿童。小伙伴们在放学离开校园后,到一个有家长看护的固定场所,互相做伴,一起读书学习。这种“伴读模式”不仅解决了学习互动、情感交流、游戏玩乐等难题,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

期待:从“最难熬”到“最开心”

617日下午5点,含山县陶厂镇关镇社区顾庄村的12名小学生在关镇小学四年级学生胡传玲的监督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放学回家。姚佳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她的父母姚孝长、谢兴红在北京做早点生意,一年回不来一次,12岁的她以前下午放学回家到晚上睡觉这一段时间最难熬,爷爷奶奶在田里干活,她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只能独自待在家里,有时候遇到作业不会做,没人帮助,只能干着急。

现在,下午放学后,他们会来到胡传玲的家里。68岁的俞迪兰替他们烧好开水,看着他们摊开作业本做作业,再下田去忙农活。在奶奶俞迪兰不在的这段时间内,监督学习的责任落在胡传玲的身上,作业全部做好后,大家有的在院子里跳绳、打羽毛球,喜欢看书的可以在书柜里面找书看。姚佳说:“现在下午放学的这段时间,我们最开心,不仅作业会做了,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又安全又开心。”

照看孩子们的俞迪兰说:“我最喜欢小孩子,看到他们在一起开心,我也开心。”至于水、电的花费,她说:“都是小钱,前些天电灯不亮,我特意让老头子换了个200瓦的灯泡。只要孩子在一起平平安安,学能学好,玩能玩好,比什么都好。”

伴学:13岁孩子的建议获支持

含山县陶厂镇卜李村民组的大卜村离关镇小学最远,直线距离有3公里,这里是偏远山区,就是成人傍晚走在这里也会有点紧张。

关镇小学校长季道祥还不时到这些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所在的村进行家访。在大卜村的一户农家,季道祥边敲门边说:“我是季校长。”一个学生从门缝里看到季校长才从里面把插上的大门打开。在里面,10多名学生已经做好了作业,有4名小学生在下五子棋,剩下的几个女孩子在院里跳绳。

在大卜村的这个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13岁的申国苹是组长。季道祥说:“当时设立互助组的主意就是申国苹出的,她直接找到我,说起这个想法,我觉得非常好,就采纳了。大卜村也是全校第一个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

申国苹不仅主意多,成绩好,管理能力也特别强,她在这个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的作用非常大。她说:“他们谁不遵守纪律,我就批评谁,谁作业没有做好,我就不让玩。我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在外面辛苦,我们不能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所以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帮助。”四年级的卜倩倩以前经常晚上到申国苹家问作业,出门时提心吊胆,现在好了,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现场就能得到帮助,还能说说心里的悄悄话。

目标:走进“留守儿童”的心

含山县陶厂镇是劳务输出大镇,该镇的关镇小学则是留守儿童比例特别高的学校,全校6个年级,共有学生296名,其中留守儿童239名,占80.7%

关镇小学校长季道祥说:“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一般是一道出去打工,所以我们这里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现在留守儿童缺钱,他们缺少的是亲情,缺少的是课外辅导,关心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关心吃喝,更主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情感。”

季道祥是个有心人,长期和留守儿童打交道也让他别有心得。他说:“留守儿童的父母最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最关心的是学习,最忽视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而爷爷奶奶最关心的是安全。父母给孩子打电话,说得最多的是两句话,一是在家听不听话,二是成绩怎么样,心理健康根本就不过问。”长期下来,孩子们不愿意接父母的电话,逆反情绪越来越严重。

针对留守儿童缺辅导、缺沟通、缺快乐的现状,季道祥提出“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的活动。正是因为知道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今年4月初,申国苹的建议立即被他认可,他迅速通过短信平台,给留守儿童家长发去征求意见的短信,很快就收到回复,家长们很是赞同,这也坚定了他的信心。目前,关镇小学已经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大卜、顾庄、张蔡等3个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涉及30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学习互助组的创新举动也受到含山县妇联的高度重视,她们给每个互助组送去文体设施和课外书籍,同时正在着手制订互助组的标准。含山县妇联主席吕修年说:“只有解决留守儿童校外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真正放心。”

 

编辑: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