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女界头条

“爱心妈妈”温暖童心 “家爱叮咛”留住亲情

——探访湖北赤壁市羊楼洞村“幸福家园”

标签:女界头条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妈妈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这是我给她做的花。”走进湖北咸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幸福家园”,几名留守儿童正在“爱心妈妈”的带领下,为自己的妈妈制作手工花。稚嫩的作品里寄托着孩子们对妈妈的思念和祝福。

羊楼洞村“幸福家园”是赤壁市妇联、团市委等多个部门共同打造的村级活动阵地,通过招募“爱心妈妈”,定期入户随访,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对羊楼洞港小流域范围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常态化关爱,成了具有赤壁地域特色的“妇女儿童之家”。目前,已有多对留守困境儿童和“爱心妈妈”在这里结对。

“她就像我的第二个孩子。”赵李桥镇“爱心妈妈”陈菲有一名独生子,在结对隔壁小区的留守女孩佳宜后,从此便多了一个女儿。佳宜过生日,陈菲会早早备下生日礼物;季节更替时,会帮佳宜整理好换季的衣物。两人最爱的活动是饭后散步,佳宜会分享在学校的生活点滴。佳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陈菲会为她高兴;不开心了,陈菲会宽慰她、抱抱她,很快,“母女”俩变得亲密无间。原本性格内向的佳宜,如今什么心事都愿意跟陈菲分享,母亲节还送给陈菲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

来自附近百花岭村的“爱心妈妈”向萍与本村留守孩子小文轩的结对缘于学校的一次亲子活动。10岁的小文轩父母离异,平时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学校的活动中,其他同学都有家长到场,唯独小文轩孤零零一个人,向萍看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把小文轩叫过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做活动。从那一刻起,她萌生了要当小文轩“爱心妈妈”的想法。

向萍说,平时关注最多的就是小文轩的学习和人身安全,每天都要过问他有没有按时去上学,放学后有没有按时回家,特别是暑假,每天都会去他家看看,看他在干吗,有没有自己跑出去玩水。“其实作为‘爱心妈妈’,最重要的是关注他,跟他做朋友,引导他,陪他慢慢长大。”

在“幸福家园”,记者看到,“幸福家园”里摆放着一些印刷精美的《‘家爱叮咛’志愿者手册》,打开手册,里头是写给留守儿童家长的提示内容,包括每月要对孩子说的话、家庭教育语录等内容。春节期间,手册会提醒家长与孩子拍亲子合影或全家福、感受春节节日氛围。五一劳动节前,手册会提醒家长鼓励孩子向劳动者们学习,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一些新的家务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据介绍,“家爱叮咛”手册是咸宁市妇联为督促留守儿童父母站好家庭教育第一岗而实施的公益项目,由基层妇联执委担任志愿者,按照手册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定期提醒,开展家庭教育跟踪科学系统指导,自“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开展以来,“爱心妈妈”们也加入了开展“家爱叮咛”的行列,而“家爱叮咛”手册也成了“爱心妈妈”们开展工作的指南。

“很实用!比照手册内容,我们会提醒家长在对应节点对孩子给予不同的关爱和教育。”爱心妈妈们说。

羊楼洞村妇联主席许瑶表示,自己不久前刚刚给辖区内结对关爱的几个家庭发去了“母亲节快乐”的祝福,并提醒家长以身示范给孩子做好孝道的榜样,而自从参与“爱心妈妈”活动以来,这样的叮咛她们每月至少会给辖区的家长发送三到四次。

“爱心妈妈”于芬芬表示,“家爱叮咛”手册下发后,通过每月为家长送上家教小知识和温馨提醒,对家长进行电话提醒,在无形中也拉近了结对家庭亲子之间的距离,有效弥补了亲子交流的缺失。

“很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平时工作繁忙,和家里联系不多,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疏于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心,导致孩子对父母比较疏远。通过我们的叮咛和提醒,一些家长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增加了和孩子的交流,孩子们也变得比以前健谈了。”于芬芬说。

据悉,咸宁市目前共有近5000名留守儿童、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目前已招募1252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下一步,咸宁市将继续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工作和“家爱叮咛”项目深入开展,今年将招募2000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困境儿童完成结对。

  • 分享:
  • 编辑:王意舒     2024-05-27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