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新闻

机制更健全 保障更充分 发展更规范

——专家解读《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

标签:新闻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高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件。《意见》的公开发布有什么重要意义,有哪些亮点内容?对此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志愿服务发展更加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田丰表示,《意见》的出台对于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明确了志愿服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与中国式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同行。

《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意见》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工作部署,最大的亮点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今后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田丰说。

《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国家立法,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鼓励地方根据发展实际,加强和完善有关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加强志愿服务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

田丰表示,《意见》的内容建立在既有的志愿服务工作基础之上,与以往相比,对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提得更为明确,涉及的志愿服务领域有全面的阐述。其中,志愿服务立法是最新的提法,必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走向法制化轨道,让志愿服务发展更加规范化。

健全志愿服务各项体系

《意见》在健全志愿服务供给、阵地、文化、支持保障体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要求。田丰认为,在落实过程中必将推动全国各地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次大发展,尤其是提出,要规范有序推进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数据归集、辅助决策、指挥管理等功能,统一技术标准、打通数据接口、实现互联互通。“未来将利用志愿服务信息协同平台建设改变当下志愿服务信息登记较为混乱的现状,也为评估各级各地各部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田丰认为,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意见》里关于志愿服务供给体系的具体要求,因为当下志愿服务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服务内容、服务领域和服务品质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供给,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意见》指出,要丰富供给内容。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推进供需对接。做好结对服务,以“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

中央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重点领域志愿服务做深做实。大力支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养老助残、应急救援等领域志愿服务发展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国际志愿服务。建设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联动融合机制,今年拟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与信访矛盾化解、基层治理、“两企三新”党建等工作充分结合,打造“社工+志愿”工作模式。

狠抓落实才能获得实效

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应突出哪些重点?中央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为重点,促进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发展。

其中,要推进志愿服务法治建设。志愿服务法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是志愿服务领域的一件大事。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梳理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做好志愿服务立法的基础性研究,努力凝聚部门共识、专家共识、社会共识,争取尽早形成较为成熟的法律文本。

“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达2.36亿人,关键要提高参与率、活跃度。”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健全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把“居民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起来,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增加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拓宽基层参与渠道,让广大志愿者都能有机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分层分类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推广经验做法,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还将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褒奖机制,继续开展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支持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田丰表示,《意见》作为顶层设计,还需要各地在实际工作中狠抓落实,才能获得实效,未来还需要中央社会工作部门、各级各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完善,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 分享:
  • 编辑:李萌     2024-04-27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