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新时代海派文化 底色唯有党旗之红

关注

新时代海派文化 底色唯有党旗之红

作者:王长路 丁秀伟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7-12-14

十一月二十五日,上海市兴业路七十六号中共一大会址门口排起长队。(陈逸欣/摄 据澎湃新闻)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国妇女报组织多路融媒体采访组,深入各地,采访报道当地干部群众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聚焦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场景充分展示各地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今天可以看吗?”计划了一周要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到了门口,来自上海交大的大一学生小刘,发觉自己“百密一疏了”。

  “对不起,今天是周一,闭馆。”馆内工作人员手一摊,告诉有些沮丧的小刘,临了还没忘指着远处提醒:“平常来,侬也尽量早些到,排队能从这里到下一个街口。”

  除了周一,迎接络绎不绝的人群,对这座位于兴业路76号的纪念馆已成常态。

  馆内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1月的参观人数,增长了157%。12月中旬前的观众预约,也已“爆满”。而在携程官网及App上,有关中共一大会址的搜索、浏览量,环比增长超过150%。

  “侬不晓得,有时候,一些游客只有机会和大门合个影。”附近商铺的老板说:“没有预约的话,根本进不去。”

  以至于,网上已出现“一大会址预约攻略”。这以往是“旁边新天地才会有的待遇”,有人在朋友圈中晒参观券时留言。

  大家想来亲身体会,这个被两代领袖分别定义为“产床”和“精神家园”的纪念馆,究竟如何记录自1921年夏天那个闷热的夜晚开始,13个操着各地方言的年轻人和两个老外会集于此,进而开启点亮中国之路。

  预约量呈几何级增长的现象,也出现在同样位于上海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因为,1921年至1925年在上海召开的这3次会议,与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创建的完整过程。

  由此,我们可知,仅用冒险家乐园、十里洋场等字眼,“对上海是一种误读。”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何建华说,这里更是中国产业工人的发源地、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地。

  已是城市新地标的红色纪念馆群,传承的,毫无疑问是红色基因。

  11月以来,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墙上那面客流及时数据显示屏总会如此提示到访者——场馆舒适度指数:拥挤。

  同时显示的,还有当日到馆总人数、当前人数等信息。“往年进入11月,参观人数会逐渐减少,但今年参观热情持续高涨,每天参观人数超过5500人次,在周末甚至会超过7000人次。”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在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门外,9点开馆,早上8点左右就有人在门口等候。2009年来此担任讲解员的尤玮习以为常,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进入11月以来,针对散客、中、小型团队和大型团队不同群体的特点,我们都制定了具体讲解接待方案。”

  四川北路公园内的中共四大纪念馆,11月29日正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开馆,使其成为最“年轻”的上海“建党系列”纪念馆。其实,这里承载着党史的多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权;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第一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

  “中共四大原会址已毁于战火。纪念馆落成前,国内关于四大的研究材料只有26篇,到2015年,仅纪念四大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征集到的论文就达40余篇。如今,我们已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馆长徐明颇为自豪地介绍,截至目前,这里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近百场,覆盖受众近500万人次,观众反馈满意率达100%。

  走进这些红色纪念地,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瞻仰先烈、倾听红色故事作为自己的“成人礼”。面对鲜红的党旗,一个个紧握的拳头一次次高举、庄严的入党誓词一遍遍响起……

  本就以红色打底的海派文化,随着红色景点的持续“爆红”,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正被注入信仰的力量。

  愿意走入纪念馆,因为这里“的确很吸引人”——一位参观者在留言中说。

  “一个灵魂,一个孤魂,一个幽魂,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家乡简陋的柴房里,陈望道用板凳、铺板支起临时写字台,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包了粽子并附上一碟红糖,叮嘱儿子趁热吃。陈望道全神贯注地翻译,以至于一边吃粽子,一边竟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了。

  围拢过来的参观者,不由得跟着表演者一起说出那句经典的话语——信仰的味道非常甜。

  这是“忠诚与信仰”情景党课中的一幕。如今,这已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保留节目”。跟着讲解员一路走来,不同的时间节点,一幅幅生动的党史画卷就会铺陈开来,演员精心演绎,参观者身临其境。

  从情景剧到AR增强现实技术,从裸眼3D到互动投影……一项项巧具心思的布展设计,让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内,红色经典的展现形式,“很现代,不愧是上海的展馆”——有参观者写下自己的赞叹。

  11月初,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又添新成员——十九大上新修订的党章全文首次以展板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展出。在这个专设的党章历程厅中,与新党章相邻的,是自二大以来,1300多本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党章,并有触摸屏一一对应,参观者可以随时翻阅相关内容。

  “95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正是在这里诞生。”站在这个展厅,解说员尤玮的音调下意识地提高了几度:“在这里从党章的独特角度,再现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最合适不过。”

  ……

  “这些故事就发生在当年的上海,我们已经打捞出来,如果不能讲好,岂不是在辜负历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认为,参观者来了,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来表现当年,会比在台上讲效果好得多,“我们是在为给青年党员进行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一个个党创建初期的红色典故,经由擅长推陈出新的海派文化包装,如今,已变得活灵活现又耐人咂摸。

  因为,海派文化中,从未有“守旧”的习惯,唯有“不断向前”,方能圆梦。

  回望党史可知,绝非“开完一大,就能等着上天安门”。在“有腔调”的沪上, “拎得清”的上海人同样笃信,不是“有了自贸区,就能等着成为‘排头兵’和‘先行者’”。

  新时代海派文化,正从党史纪念地中不断汲取红色养分。这座以红色打底的城市在前进路上,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的提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在四川北路公园中,与中共四大纪念馆隔国旗广场相望的,是一座今年刚刚正式开放的海派文化中心。

  两座建筑汇聚一处,正向来访者清晰诠释——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底色,唯有党旗之红。


新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