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咱村的大米已经成品牌啦!

关注

咱村的大米已经成品牌啦!

作者:王长路 徐旭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7-08-24

李龙植两口子合影。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杨睿/摄)

光东村成片的稻田。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杨睿/摄)

  ■ “走亲戚”档案

  地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

  家庭:李龙植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长路 徐旭

  村里门球场上,李龙植正准备击出最后一球,凝神静气间,全场的目光都聚集于此。

  每月一次的村门球赛,这位71岁的朝鲜族大叔是绝对主力。顺利拿下一分后,他嘴角带笑地看了看场边的“粉丝”们,自信地说:“总书记都说了,要一起‘小康’,不锻炼好身体哪行?”

  两年前的那天,李龙植也是这般“自信”,面对来访的习近平总书记,他大声邀请总书记来家里坐坐,听听村里的变化。

  于是,光东村朝鲜族民居中,总书记盘腿而坐,与群众在炕上相谈甚欢的场景,被永久定格。在李龙植家里,这张20多寸的大照片被放在正中央,是家里人的骄傲。“你家的客厅,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长什么样!”走在村里,邻居们依然会以此为理由,邀请老李一起“喝一杯”。

  “总书记要再来,一定会看到,我们这里又美了不少。”女主人宋明玉又踮起脚尖,擦了擦已经一尘不染的照片,笑着说。

  “那是肯定的。”扳着手指头,李龙植大方地说起自家的账本——1公顷左右的水稻田,交给村合作社负责耕种,每年租金4000元;老两口都有养老保险,每年1800元;享受计划生育双女户政策,也是每年1800元。“这么一算下来,就是一年7600元了,合作社每年还发家里吃的稻米、糙米和粥米,还会发鸭子、鸭蛋、木耳。”他乐呵呵地说:“这比原来自己种地时可强多了。”

  “大女儿在韩国,小女儿在四川,收入也还过得去。”69岁的宋明玉总惦记在外工作的两个女儿,更想念自己曾照顾了7年多的两个外孙。

  小女儿一家曾在广东工作,大外孙刚出生时,老两口曾举家南下,和许多中国祖辈一样,去帮忙“看娃”。

  “不太习惯那边,还是觉得在咱光东村最舒服,孩子一大我们还是回来了。”壮年时曾去韩国打工的李龙植觉得,自己是个“挺能适应环境”的人,可只有回到这片“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的地方,才觉得是真正回家了。村里的大喇叭响起《红太阳照边疆》的音乐,李龙植也跟着哼起来:“总书记来的时候也说,当年他也听过呢。歌里唱的就是这里。”

  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营养积累。濒临海兰江,水量充沛、水质纯净,从上游下来的灌溉水,每走1公里,水温能增加0.6摄氏度,滋润了大米。土壤中富含有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此优越的地域环境,让位于北纬42度——世界水稻种植黄金带的光东村,自清代就成为皇家贡米产地。

  “总书记来村里时,就站在水稻田边对我们说,粮食也要打出品牌。”村干部介绍,这让大家有了新思路——现在,光东村人开始坚定地种植有机大米,并组织起水稻合作社,还注册了品牌。

  “现在,我们地里种出的大米,叫‘吗西达’。”如今,李龙植已很少下地,但作为合作社社员,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在朝鲜语中意为“很好吃”的大米商标,让“咱村的大米已经成品牌啦” 。

  如今,在光东村的稻田里,由合作社统一运营,用上了田间自动气象、虫害监测仪,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全村数百公顷稻田的“一举一动”。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科技部指定的全国有机大米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环保认证的有机大米基地。

  江畔风吹麦浪,也让光东成为延边旅游一个“必去点”。如今,光东村已经被100余家旅行社纳入行程。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的特色,让这里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在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

  “每年大米销量约2000吨,平均售价在24元/公斤,最高售价达到40元/公斤。”村合作社负责人说,“吗西达”品牌不仅在网上卖得好,还远销到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我们这里的米好呀,早上做成了饭,中午和晚上吃,都还好吃,不回生。在南方时,最想的就是光东种出的米。” 宋明玉已经和米饭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家里每一处细节的变化,都让这位女主人觉得欣喜无比。

  习近平总书记来这一家“走亲戚”时,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总书记说,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如今,李龙植家的厕所,已经在室内,有四五平方米大,除了座便,还有洗衣机和热水器。在光东,已经有200多户完成了改造。“一到冬天冷的时候,厕所在室内的好处就看出来了”。

  两年多前,总书记曾高兴地对光东村群众说,看到这里安定祥和,心里很踏实。

  “总书记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际事的人。”抬头看着墙上的照片,宋明玉说。

  曾“拦河筑坝,引水上山岗”的光东村人,依然在高声欢唱着“共产党领导我们胜利向前方”的昂扬曲调。

  记者手记

  红太阳依旧照边疆

  □ 王长路

  在光东村,李龙植时常念叨,没想到,总书记来他家时,会让他一下子就从紧张变为轻松。

  “毕竟,我以前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我们镇上的。”李龙植说:“我听着总书记和我说话,感觉他就是兄弟般的亲戚,也就大大方方回答他的问题。”

  这样的回答,也能从这位普通百姓的口中得出一个结论——从村党支部书记干起来的总书记,和人民在一起时,从来就没有距离感。

  在光东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会向大家感慨——几十年前当村支部书记时,村里广播每天都放这首《红太阳照边疆》,非常熟悉;

  他会给村里的舞蹈队点赞——朝鲜族群众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样;

  他会和田间劳作的农民攀谈——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祝乡亲们大丰收;

  他会给改善村民生活出实招——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

  一个个印在光东村人脑子里的细节,也让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更鲜活、更立体。

  从无人知晓的小村庄,到如今延边旅游的推荐之地,在这个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一定能从村里整洁的街道、耸立的路灯、鲜艳的花朵中,找到李龙植总会说起的“我们幸福着呢”的理由。

  两年多来,李龙植从农民变为合作社社员,不再下地,钱袋子却一天天鼓了起来,村里进行土地流转后开展大米种植,让光东村的有机大米成了“网红”商品,也一步步实现了“价格好、效益好”。

  “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伴随着《红太阳照边疆》昂扬的节拍,走进光东村村委会,“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已深深镌刻在墙上,这是总书记代表我们党对全国各族群众的庄严承诺,更让离小康越来越近的光东村人坚信,红太阳依旧照边疆。


新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