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异地移民搬迁实现精准扶贫

“四个民族”组成的最美家庭开启新生活

作者:袁鹏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7-06-06

村民省永泰、李玉香夫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孩子们哪里做得不对,我也不生气;她们做得好,我也要鼓励,孩子们做事我不会干涉。我的原则就是做好我分内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从不和孩子们计较!”

  5月30日,在德吉新村李玉香大妈的新家里,她饶有兴致地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讲述他们这个多民族家庭的故事。李玉香大妈家共有九口人,两个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女,及他们老两口。

  李玉香大妈本人是土族,老伴省永泰是蒙古族,大儿媳是汉族,小儿媳是藏族。九口之家,四个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在一般人眼里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个家庭却是邻居们眼里令人羡慕的和谐之家。而在德吉新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子里,这样的家庭不是个别。

  李玉香大妈是从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扎帐村搬迁来的移民,他们的祖上原来是青海的土族,她已经记不清他们是哪一辈搬到东坪乡的,但她自己就出生在东坪乡。年轻的时候,经大人们撮合,她和蒙古族的丈夫省永泰结婚成了家。

  东坪乡毗邻青海省界,属于偏僻的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就在一个叫扎帐村的山村里,老两口平静生活了几十年,生育了两个儿子。

  2014年,天祝县搞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村民的异地移民搬迁工程,李玉香一家报了名。2015年,一家人从大山里搬到了位于川区的德吉新村,在这个新的家里,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记者来到李玉香家时看到,她家是一栋85平方米的房子,像德吉新村的许多家庭一样,他们把房屋做了精心的装修,并对院子里的空间做了封闭改造,而房屋中现代设施一应俱全,和一般城镇社区几乎无二。

  家里只有李玉香、省永泰老两口和两个小孙女,她们是小儿子、儿媳的孩子。李玉香告诉记者,大儿子和儿媳现在甘南打工,平时很少回家;小儿子和儿媳一般在青海西宁打工。

  说起自己的两个儿媳,李玉香大妈满脸堆起笑容。

  “我这两个儿媳不太一样。大儿媳是汉族,念过书,人很聪明,说话、待人接物都很周到;小儿媳是藏族,会说汉语、也会说藏语,性格很憨直,心眼好,待人实诚!两个媳妇都很孝顺,今年春节的时候,大儿媳给我们老两口买了衣服,小儿媳两口子置办了年货,这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候!”李玉香说。

  李玉香告诉记者,小儿媳叫次仁琼拉,家在西藏日喀则,小儿子是在西宁打工时认识儿媳妇的。李玉香对这个儿媳格外关照。小儿媳刚嫁到家里时,她特意给次仁琼拉拌酥油糌粑吃,但没想到吃了几次,次仁琼拉就主动不吃了,原来小儿媳多年在外打工,早已经适应了外面的生活,藏区的饮食反而吃得少了。而在家里,诸如做饭、洗衣服、料理家务等等次仁做得都很好,熟练程度和大儿媳没有啥差别。

  对小儿媳的憨直、实诚,李玉香看在眼里,但这个藏族媳妇真正打动李玉香的还是去年家里的一次变故。

  去年,还在老家东坪乡劳动的李玉香不小心在地头绊倒导致腿部骨折。大儿媳在甘南工作回不来。在西宁的小儿子和儿媳妇从西宁回到家来照顾她。那些日子,次仁琼拉把婆婆李玉香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医院,次仁为婆婆洗脚、擦拭,替婆婆梳头;出院回家后,次仁承担了做饭、洗衣等一应家务活,让婆婆安心在床上静养。

  看到这个语言交流不是很顺畅、但待人实诚的藏族媳妇,土族婆婆李玉香打心眼里认可了这个儿媳妇。

  如今,李玉香和省永泰一家人搬到德吉新村已经两年多了,根据政府的移民政策,老两口享受低保等补贴政策,省永泰还能领到养老金。因为年纪大了,老两口也不用再去地头干活,专心在家照料两个年幼的孙女。平时,他们最盼望的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

  德吉新村,这个矗立在昔日荒原上的移民村,村民们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子,分属于不同的7个民族。但在这个新的家园,村民们逐渐适应着,寻找着各自的归属感、认同感,而在诸多的家庭中,有着4个民族、九口之家的李玉香、省永泰家庭是这个村落里普通的一家,同时也是这个移民村具有代表性的、令人称道的幸福之家。

  在2017年“三八”节期间,天祝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妇联进行“最美家庭”评选,在这次活动中,李玉香和省永泰家庭被评为德吉新村的“最美家庭”。

  “我们家有四个民族,但我们一家人很和睦,很和谐!”李玉香这样告诉记者。

  “最美家庭”这样的荣誉,对这个移民村的家庭也许是最好的诠释。

编辑:吴苏锦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