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6日行动”是什么

作者:肖婷 何蒙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26

当地时间11月27日,英国sainsbury超市员工穿上高跟鞋为反家暴募捐。 图片来源:IpswichStar网站

“16日行动”概念

消除性别暴力的16日行动是一项全球性活动,它源于1991年妇女全球领导中心(CenterforWomen’s Global Leadership)赞助成立的第一届妇女全球领导协会。与会代表选择11月25日,国际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日到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就是为了象征性地将针对妇女的暴力与人权联系起来,从而彰现这种暴力就是对于人权的践踏。这16天也包括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如12月1日的世界爱滋病日,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屠杀周年纪念日。 16日行动主要的组织策略是通过个人和群体的力量通过以下方式来倡导消除针对妇女的各种形式的暴力活动:在区域、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提高人们对于基于性别偏见的暴力是一个人权问题的意识。加强围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工作。建立为终结针对妇女暴力工作的区域与国际的联系管道。提供一个各方组织者能够发展和共享有效工作策略的平台。展现全世界妇女有组织地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团结。创造渠道向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履行为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所作出的承诺。

“16日行动”活动内容

自1991年以来,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大约1700组织者参加了16日行动。每年,经过与世界的妇女人权倡导者协商,全球中心都会提出一个活动的主题,然后尽可能地传播这个宣言。过去几年的活动主题包括:针对妇女的暴力侵犯人权(1991/1992);没有妇女人权的民主不是真民主(1993);意识、责任、行动:针对妇女的暴力侵犯人权(1994);维也纳、开罗、哥本哈根和北京:将妇女的人权带回家(1995);在家庭与世界要求妇女的人权(1997);建立尊重人权的文化(1998);履行消除暴力的诺言(1999)庆祝该活动进行十周年(2000);种族与性别:不再有暴力(2001)创造一个对针对妇女暴力说“不”的文化(2002);针对妇女的暴力侵犯人权:维也纳十年之后保持行动的动力(1993-2003)2004年活动的主题是:为了妇女的健康,为了世界的健康:不再有暴力。

“16日行动”背后故事

“16日行动”的第一日,即11月25日是“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日”,是在1981年第一届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女性主义会议上确定的。与会者提议以被统治者无情杀害的米拉贝尔三姐妹——米娜瓦(Minerva)、派翠西亚(Patricia)和玛瑞亚(María Teresa)的日子来作为反暴日。米拉贝尔三姐妹生前一直致力于反抗多米尼加共和国Rafael Trujillo独裁政府的强权等公共行动。1960年11月25日,三个姐妹被统治者乱棒打死并毁尸灭迹。迪迪是米拉贝尔家唯一的幸存者。当时因为丈夫态度不积极,她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之后迪迪拉扯着三姐妹的孩子们,利用故居建立了三姐妹纪念馆。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告诉世人:米拉贝尔三姐妹的那些热血而悲伤的故事…… 2014年2月迪迪逝世。但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出自觉自发的活动,在政府及NGO等社会各个层面展开,让米拉贝尔家的精神与事业继续下去。

“16日行动”为何是橙色

在“16日行动”中,橙色,是由联合国妇女署确定的官方色,意味着警示,象征妇女和女童更光明的未来、没有暴力的未来。每个月的25日都是橙色日,但11月25日是特殊的橙色日,因为这一天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16日行动”最常采用的形式是游行抗议,研讨宣讲等。联合国妇女署及媒体联合网民们在脸谱网、推特、Pinteres等全球热门社交网站上创建“16日行动”的专题,并邀请大家一起进行“反对针对妇女暴力”微行动:拍一张照片或写一句支持的话。

男性参与的“16日行动”

男性参与的最大组织是“白丝带”,以佩戴白色丝带为标识,宣誓 “反对男性以暴力加害女性”。近些年白丝带的活动出现了新形式,如穿上高跟鞋体会女性切肤之痛、为女性反暴力募集资金。(肖婷 何蒙)

 

编辑:吴苏锦

风尚 更多 >>

爱的艺术 更多 >>

更多 >>人物

环球女界 更多 >>

cle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