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新女性  >  乡村关注
农村养老 难题有待破解
——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养老问题调研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宣金祥 范正磊  发布时间:2014-11-06  中华女性网

农村留守老人、丧偶老人不但生活艰难,而且精神孤寂。 本报通讯员 罗理力/

农村养老格局正在变革之中,大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子女供养,另有部分老人因为没有积蓄、儿女不孝等原因,生活很艰难。

■ 宣金祥 范正磊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但养老问题的薄弱环节仍然在农村。农村老人,特别是贫困家庭的老人、患有疾病的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生活质量如何?养老方面存在哪些难题,如何破解?近日,笔者走进安徽省天长市农村进行调研。

空巢老人精神孤寂,困难老人生活艰辛

天长市地处皖东,位于高邮湖西岸,属于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6%以上,60岁以上老人近10万人,其中,约41%的老人还具有体力劳动能力,能够从事田间植保、家禽养殖、清理场院卫生等体力劳动;39%的老人已没有体力劳动能力,只可做轻微的家庭日常杂务,如看家、照管小孩等;其余的已失去劳动能力甚至自理能力,靠子女供养、照顾。

天长是千年古县,民风淳朴,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是主流,除由政府供养的,大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子女供养,基本处于温饱状态,但也存在一些生活困难和不和谐现象。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潮兴起,天长市55%以上的农村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经商,成了空巢、留守老人。他们既要承担看护、照顾孙子孙女的任务,又要下地劳动。虽然儿女按月寄钱回家,但他们并不舍得自己消费,除给孙子、孙女买日常用品、补充营养,其余大多存了起来。少数儿女出于孝心,把老人接到城里居住,让老年享清福,可老人不习惯,还得回到农村老家。他们面临天伦之乐的缺失,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转悠,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

目前,在农村有儿子,甚至多个儿子的老人,生活也不一定幸福。有些夫妻为赡养老人的问题时常争吵,有些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心不齐,时常为谁家出多、谁家给少闹矛盾,还有老人们也不愿因自己闹得家庭不和,只好单独居住,有的连口粮都不能按时足量获得。这样的家庭老人生活很艰难,老人们无奈地说:儿子多,找啰唆。

不少农村家庭,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连供养儿女读书都成问题,就更无力赡养老人了。这样家庭的老人一般生活十分艰辛。尤其是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或受灾,其家庭老人的生活更加不堪。天长市石梁镇十八集社区81岁的农民李毅和去世后不久,唯一的儿子又生重病,家庭顿时陷入困境,李毅和的老伴就成了没人管的人,生活极其艰难。据统计,类似李老太的情况,在天长市约有1100户。

在农村,许多老人患有严重疾病和慢性病,残疾老人也为数不少,老人就医吃药、陪护,照理应由子女负责,但子女也要打理自己的生活,很难做到天天陪护老人,照顾他们日常起居。在这种情况下,老夫妻只有互相支撑。

许多农村老人年老丧偶,儿女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分开居住,这种情况的老人从早到晚,孤灯影只,生了病连个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据民政部门统计,天长市农村丧偶老人约1800人。

养老保险较低,老人生活还得靠自己和子女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老人及养老问题,陆续出台农村养老惠民政策,不断给农村老人送来福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按国家目前在农村推行的养老保险政策,60岁以下的农村人口按一定比例定期交纳养老保险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享受55元养老金。但是,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养老保险配额较低,农村养老保障能力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老人的生活主要还得靠自己劳动和子女供养。

农村养老格局正在变革之中。就现在的条件,家庭养老困难多、情况复杂,农村老人选择到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尚不现实。

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财力跟不上。以天长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各级政府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了17家农村养老院,正常收住五保老人,但这与全市5万多人的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不成比例。

近年来一些民间养老机构在迅速发展之中。天长市冶山、郑集、杨村等10个镇新建了敬老院,每家都吸纳了数量不等的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但因为要缴纳不菲的费用,许多想入住却没有经济条件的农村老人被挡在了门外。杨村镇光华村的一位老人就说:我也愿意到老年公寓养老,但考虑到子女挣钱不易,所以就只好待在家里了。

农村文化工程可以缓解农村老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文化工程,在天长市郑集镇,就建有一家中等规模的农村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专门供乡村老人休闲娱乐。该镇许多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都喜欢结伴在这里吹拉弹唱,享受夕阳之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给老人带去快乐的文化乐园,也常常因管理人员接不上茬、运转及维护经费断档等问题,存在关门之忧。

走多元化、社会化之路,破解农村养老难 

调研认为,政府、社会、家庭都应真正重视农村养老问题,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协调发展。公共财政要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实现免费为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提供养老场所和服务;同时要逐年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消除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有能力的企业家和工商大户要伸出援手,真心实意地捐款捐物,兴办面向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慈善公益事业。当然,有老人的家庭,其子女更要重视养老问题,肩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安度晚年。

多元化、社会化兴办农村养老机构是破解农村养老难的途径之一。政府应该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模式,加快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方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培养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提供包括日间照料、卫生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方面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近年实行的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基本上让农村老人摆脱了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只好在家等死的辛酸历史。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必须加强和完善,为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保健等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要加强对失能、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同时,政府要通过适度加大对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报销比例等举措,让农村老年人都能看得起病,真正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如何解决好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一个深层次话题。调研认为,要以村为单位,建立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和健身活动场所,开展老人文化活动;此外,要认真执行国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该法第十八条又着重指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编辑: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