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新女性  >  乡村女性
回到家乡去, 当村长办实事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17  中华女性网

 

薛世兰正在田地里。

■ 本报记者 蔡锦其文/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兆雅镇石龙村曾经面临严重的发展障碍。返乡农民工薛世兰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村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

薛世兰初中毕业后,先后去上海、广东沿海地区打工。6年后,她决定返乡结婚并在家乡发展,让丈夫从单位辞职在镇上开家电维修店。

2003年薛世兰入党,并担任村文书。200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薛世兰被推选为村主任。面对村里存在的问题,薛世兰对老新村干部们说:“虽然我年轻经验少,但是我有力气,请老干部们多指导。”从此,薛世兰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一是老百姓随叫随到;二是公正地处理一切问题。

薛世兰在大家的支持下,从摸清家底入手,理顺村里各种纠纷矛盾;公布村里债务,进行村级财务公开;召开党员大会解决问题;号召全体干部处理自己涉及的各类矛盾。此外,她还组织实施村强村并组的方案,制定了全村产业的发展规划,工作得到全村人的认可。

2005年村党支部改选时,全村党员推选薛世兰为村总党支书记。之后,薛世兰带着两委班子深入群众,进行全民推行群众评价工作机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参与监督权;全面实行了党员干部目标考核和例会办公制度,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每月社长例会邀请党员与村民代表参加,这样一方面村干部能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村干部能通报全村生产发展与公共管理的推进情况,让全体村民了解村、社的工作,让群众对村、社的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

2006年村两委规划产业,鼓励村民自筹资金着力解决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维修村社公路29公里,打井565口,解决了3000多人的“饮水难,卫生差”问题;中心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村庄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入住800多人,村设有9个村卫生站(室),95%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

2013年,石龙村提出“实施稻木强村,构建和谐石龙”的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生猪、养鱼为主的养殖业,以优质稻、花木业为主的种植业,以酒业生产为主的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

记者在一片油绿的田间见到薛世兰时,她正在收拾绿色防控有太阳能灯聚集的害虫。她说:“今年,石龙村合作社与泸州市粮食龙头签订的高于市场百分之十的质稻收购合同,每亩增收200元。这种水稻在生长期间还可以套养鸭子。水稻收割后,田地作为蔬菜地。这是村民没有见过的新鲜事,大家都不敢尝试。今年,村两委决定在全村试种优质稻2000多亩,我带头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优质稻,目的是示范给大家看。”说话间,薛世兰走到田边为鸭子搭建的取食台边,一阵呼唤声中,水稻田间的鸭子从四围游过来,冲着女主人吵吵闹闹不休。

如今,石龙村建成了3000优质稻示范基地,花木面积达800多亩。薛世兰和老公商量关闭自家在镇上的家电经营维修店,成立农机队为合作社配套农机生产服务。她笑说:“我把老公从吃国家粮的工人拉扯成自由职业者,现在又让他下田搞农机服务,目的就是要搞好村里的经济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小康路。我当村官十年了,一定要兑现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编辑: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