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主角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丽平: 弘扬“苗绣”文化 编织锦绣前程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高峰

标兵说

乡村振兴,首先要让产业振兴。当土地被产业唤醒过后,年轻人才会看到希望,才有信心反哺家乡。

——石丽平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峰

□童芙萱

徒步三万多里,走遍贵州各地收集刺绣纹样;培训绣爷绣娘两万余名,致力苗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20多年来,石丽平只做传承“苗绣文化”这一件事,却在这段文化苦旅中,照亮了一群逐梦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化屋村考察,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化为我们苗绣人的前进动力,一定会把苗绣发扬光大。”石丽平现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石丽平创业初期,公司仅有3名绣娘。第一次进村入寨组织培训,村民们三言两语打发着,都不相信苗绣可以赚钱,甚至有人连话都不搭理半句。倔强的石丽平没有泄气,反而一家一户上门劝说、引导和鼓励,终于换来一句:“你这个女子能干大事,这一回我们相信你!”培训班一下子涌进了60名贫困家庭妇女。随后,她又在十多个乡镇陆续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苗绣能手。

如今,公司培训的绣爷绣娘已经壮大到两万多名。队伍中,“80后”和“90后”成为主力军,更多年轻人参与了进来。

“我们要引领这个潮流,让年轻人用起来,苗绣才能活起来。”石丽平在乡村振兴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她始终认为: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使用才是最好的发展,要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应用两条腿走路,用产业反哺非遗、反哺传承。

“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明确提出这一要求。

没有丝毫怠慢,石丽平积极参与“一企扶一村”计划,与当地村寨结成帮扶对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实行“计件为主+效益+产品提成”的薪酬模式。时至今日,“家庭工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个工坊往往能够在安置点带动左亲右邻,达到增倍效应,帮助4000多名留守妇女居家就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21年初,石丽平先后考察了20多个苗族村寨。她发现有的地方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没有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有的地方农业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可靠的产业链;有的地方年轻人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村里。

“乡村振兴,首先要让产业振兴。当土地被产业唤醒过后,年轻人才会看到希望,才有信心反哺家乡。”石丽平请来专家反复考察,最终选择在长兴堡镇白果村第一期先流转了270亩土地,统一种植板蓝根,尝试走“苗绣+苗药”的绿色发展之路。

板蓝根从根到叶浑身都是宝,产业前景非常好。但在石丽平看来,它最大的优点是环保可持续利用。板蓝根作为植物染料,与化工染料相比,种植和加工的过程不会对土壤和水资源带来任何污染。染出的布颜色最漂亮、穿着最舒服。

2021年,试种的270亩板蓝根长势非常好,一举解决了以前染料全靠购买的问题,白果村逐步建立起集织布、染布、苗绣、销售为一体产业链。2022年,石丽平又在白果村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虎杖,为苗绣产业带来了绿色环保的染料,使企业完全摆脱化工染料的困扰,提高了产品的档次。

如今,中国苗绣研发中心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创立,“大数据”落户贵州,为文化传承打开了新的路径,石丽平所在的公司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账号,建立了直播团队,把苗绣推向全国。

巧手绣出美好生活。当前,石丽平还在开发“苗绣+”系列产品,让苗绣与银饰、与美食、与汽车用品、与现代服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一针一线记录好群众故事、乡村故事,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中找到精神支柱,找回精神家园。

  • 分享:
  • 编辑:肖婷     2023-03-1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