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观点

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下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应对之策

标签:观点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胡玉坤

在多重世界危机的叠加激荡之下,新一轮粮食危机席卷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最贫穷而脆弱的群体尤其是妇女深受其害。这凸显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2015年一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和目标5(性别平等)都偏离了轨道。加大力度整合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未竟目标,其紧迫性已变得不言自明。除了紧急救助困在粮荒中的妇女及其家人,还需从长计议打出一套务实有力的“组合拳”。

■胡玉坤

在多重世界危机的叠加激荡之下,新一轮粮食危机席卷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最贫穷而脆弱的群体尤其是妇女深受其害。新一波全球粮食危机仍在持续。这凸显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2015年一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和目标5(性别平等)都偏离了轨道。加大力度整合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未竟目标,其紧迫性已变得不言自明。

全球粮食危机加剧了性别不平等

环顾全球,在粮食生产、供给、获取和消费各个领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性别不公平现象。在全球粮食危机的冲击下,贫弱妇女不成比例地受到了粮食不安全和饥饿的伤害。2022年出炉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揭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口数高达创纪录的8.28亿。2021年,全世界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的女性占31.9%,相比之下,男性的这一比例为27.6%,两者相差4.3个百分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性别差距仍在持续扩大。2022年国际人道主义组织CARE推出的一份报告揭示,2021年,在全球8.28亿受饥饿影响的人口中,有约59%是女性。2018年,遭遇粮食不安全的妇女接近1800万人,到2021年,女性比男性多出1.5亿。这清楚地表明2018年以来,两性之间的粮食安全差距骤增约8.4倍。

这场粮食危机也衍生出了一些社会性别问题。例如,女童辍学、早婚乃至强迫婚姻等现象增多。基于性别的暴力及其他形式针对女性的暴力侵害也因粮食匮乏而滋长。家庭暴力随粮食告罄的压力而激增便是一个例证。再如,由于缺粮,怀有身孕和哺乳期的女性和生长发育中的女童,也不得不减少餐数和食物摄入量。而这些特殊女性群体遭受营养不良和饥饿的困扰,有可能会对后代构成无可挽回的损害。

综上可见,无论家里抑或家外,全球性别平等皆因这场灾难性的粮食危机而出现了退步。然而,迄今所暴露的负面影响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很显然,妇女的饥饿和营养不良状况既是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也是其后果。

妇女不成比例地受到粮食不安全的危害

眼下这一波全球粮食危机降临在一个世界各地紧密相连全球化时代它还是继新冠病毒大流行、气候变化加剧以及俄乌冲突爆发后酿成的一场危机。持续三年的世纪疫情重创了女性密集性行业,妇女再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近年来,伴随地球不断暖化,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农业饱受各种极端天气的伤害更不必说俄乌战事导致了全球粮价飙升,也触发了国际供应链中断,给众多粮食进口国造成了冲击。这些混合性的多重威胁凸显了全球粮食供给和保障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这些深层次挑战对于贫弱人群尤其是贫弱妇女获得食物构成了威胁,并给她们带来巨大痛苦。从性别棱镜来审视这场全球粮食危机,贫弱妇女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在劳动力市场,妇女维持生计会变得更加艰难。贫弱妇女多半游离在正规就业之外,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由于缺乏平等的经济机会和竞争机会,妇女往往难以与男性比拼,受限于社交活动狭小,并且常被排斥在男性主导的决策机构之外,她们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与男性比也相形见绌。除了两性的收入差距,女性小农也缺乏机会获得资金、培训及儿童照料等服务。即便有农业和粮食补贴,妇女们也未必能平等受益。

在家庭内部,作为“天选做饭人”的妇女承压最大。除了有酬和创收活动,妇女还得承担繁重的无酬家务劳动。危机之下,确保全家人吃上饭成为许多贫弱妇女不堪承受之重。低下的社会地位也会削弱她们在食物问题上讨价还价的能力。在某些地方,贫弱妇女通常最后吃饭,吃得最少也最差一直是常态。由于根深蒂固的历史包袱和文化规范,当粮食告罄时,妇女们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会竭尽所能去满足子女和丈夫的食物需求。总之,不公平待遇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强化其他成因,致使妇女陷入劣势、贫困和饥饿的恶性循环之中。

上述事实说明妇女不成比例地受到粮食不安全的危害。性别不公平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和饥饿,反之亦然。这与妇女作为全球粮食保障的主力军和家庭食物主要管理者的角色极不相称。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亟须对上述一些制度性和结构性障碍进行深层次反思并据此采取得力行动。

打出一套务实有力的“组合拳”必不可少

当粮食匮缺成为一个严峻现实时,挨饿就不单纯是贫弱妇女所面对的唯一挑战。以往主要着眼于人道主义援助的碎片化干预显然是不够的。除了紧急救助困在粮荒中的妇女及其家人,还需从长计议打出一套务实有力的“组合拳”。

第一、促进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经济赋权。鉴于妇女在全球粮食保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女性化”的普遍现实,促进妇女的赋权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及相关干预举措,以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优化劳动就业的环境。大量证据表明,当贫弱女性有了机会创收并对家庭收入拥有更大发言权时,食物、营养、保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便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第二、扩大普惠性的社会保护。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政府往往倾向于限制或削减惠及妇女和儿童的社会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是许多国家亟待补齐的一块“短板”。

第三、加大努力制止各种形式基于性别的暴力侵害。这场粮食危机增加了家里家外基于性别的暴力风险。预防干预尽管棘手,却极其必要。为女性暴力受害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身心保健服务及法律援助服务同样必不可少。

第四、强化对妇女团体和网络的支持。亲邻守望相助远胜于各自为战的“自保”行动。妇女团体和组织有望成为抱团取暖,共度时艰的平台,为最有需求的妇女输送信息或资源,并有助于开展分担劳动与育儿责任、组织交通及获取信贷等集体行动。

第五、提升女性领导力,拓展妇女和妇女组织平等而有意义地参与各级决策的能力。妇女的“缺席”意味着她们的声音和诉求有可能被淹没或被排除在解决危机的决策之外。唯有倾听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贫弱妇女的声音,干预举措才能更加公平而有效。

第六、构建积极的性别规范和理念。将家务劳动视为妇女的“天职”却对其食物贫困视而不见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痼疾。这个长期工程有待男性的支持和合作。促进性别平等的文化转变有助于唤起对妇女经济贡献尤其是不计入GDP的妇女再生产劳动的重新思考和评价。

第七、收集按性别分列的粮食危机信息与数据。认清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有助于设计性别敏感的干预措施与援助项目,监测并评估危机应对方案是否瞄准并惠及妇女,从而避免适得其反的“性别盲”行动。此举也有益于为精准决策和施政提供数据支撑。

概言之,本轮全球粮食危机衍生出的性别不平等侵害了妇女的福祉和权利。要想制止这场全球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正视全球粮食危机对妇女和女童造成的不公平影响并付诸切实行动。性别平等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具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粮食保障系统的一块基石,因此,性别平等也必须成为应对此次全球粮食危机的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元素。

(作者为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3-02-28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