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最美家庭

本报新春回访,倾听这些家庭的美好憧憬

阖家同欢庆 团圆共此时

标签:最美家庭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陈姝 姜军旗 贾莹莹 王永钦

编者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兔年新春,街头巷尾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到亲人身边。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防控之后,今年春节,亲人们团聚,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和和美美的年夜饭,尽享天伦之乐,无疑又有了一番特别的意义!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亿万家庭迎来了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指明了方向,激励着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家庭把家庭梦融入到中国梦、民族梦之中,自觉践行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庭观,让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引领子孙后代崇德向善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回访了2022年度《家庭》周刊推出的五户当代家庭典范,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倾听他们的新年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河南省驻马店市李东海家庭:

继续讲好红色故事守护好这片红色宝藏

李东海一家在复兴博物馆前合影

家庭档案:

李东海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李东海在部队服役15年,转业后回到家乡。2009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家庭式红色博物馆——河南省西平县复兴博物馆,无偿对社会开放,宣传爱党爱国主旋律,讲述红色革命故事。

■ 讲述人:李东海

■ 执笔: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2022年,对我们全家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催人奋进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全家不仅收到了全国最美家庭证书和奖杯,我个人也被评为全国“平安之星”;河南省驻马店红色文化艺术交流研究会西平分会授牌仪式在复兴博物馆举行,复兴博物馆成为西平县廉政教育基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帮助指导下,复兴博物馆前行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已成为豫南地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红”打卡地。

回首复兴博物馆的创办经历,收藏品从一件到六万余件,展厅从500多平方米到1500多平方米,汇聚了我50多年来收藏的红色文物资料,无偿对社会开放,宣传爱党爱国主旋律,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结束了三年的疫情防控,在这个新春佳节,我们重新迎来了万家团圆的时刻,心情无比喜悦。新的一年,我们全家有新的期待,在组织的关怀和社会的支持下,我们会竭尽全力克服复兴博物馆发展中的一些困难,立足馆藏革命文物和红色藏品,继续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守护好这片红色宝藏,传承红色思想,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这就是我们全家人最大的新年愿望。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我们相信,在这美好的新时代,复兴博物馆的明天会越来越好,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祝福祖国,祝福未来!

山西省高平市毕腊英家庭:

支持“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希望更多人关注教育

毕腊英全家福

家庭档案:

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普通农村妇女毕腊英继承父亲遗志,30多年靠喂猪设立了教育基金、奖励基金、助学基金,累计捐资50余万元,奖励、资助学生千余名。毕腊英也因其助学善举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勤俭持家,吃亏是福,感恩社会,多做善事。毕腊英用行动将家训刻在生命里,也让它在一代一代传承中发扬光大。

讲述人:毕腊英

执笔: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去年十月从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归来,我就忙于在高平、晋城等地宣讲党二十大精神。不久前,在寺庄镇釜山村的现代农业智慧大棚里,我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向村民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内容,对于报告中涉及的有关农村农业的好政策,村民们十分拥护,我也特别开心。

2017年猪场关闭后,我和老伴仍然靠种地、打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经历了三年疫情,防控政策有了调整,“回家”成了很多人最大的心愿。兔年春节,在县城上班的女儿女婿也回来了,家人一起洒扫庭除、置办年货、下厨烹调、有说有笑,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真是幸福感满满。其实,一家老小都不在乎吃什么,现在生活富裕了,平时比以前过年吃得都好,在饮食上天天都算是过年了,阖家团圆,享受的是家和万事兴带给我们的天伦之乐,是浓浓的亲情和爱意,相信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高平市委组织部最近派人和我商量,希望把猪场、磨坊改造成“党性教育基地”,我觉得这个设想非常好。我和老伴准备春节之后就付诸行动,只留下吃饭、睡觉的地方,其余的都腾出来,无偿提供给市里用作教育基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助学经历,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新的一年,我还要继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贯彻落实。作为高平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我会一直坚持参加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在学校当义务辅导员,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杨菊蓉家庭:

“新的一年,要只争朝夕”

杨菊蓉和儿子

家庭档案:

92岁的杨菊蓉被人们称为“毛线奶奶”,她从2016年起至今已为困境儿童织了400多件衣物。有着65年党龄的她也因此荣登呼和浩特市文明办评选的“青城好人榜”。在老人的感召下,呼和浩特市小丽志愿者爱心公益服务团也组建了爱心编织团队,把“毛线奶奶”这份爱传递下去。

■ 讲述人:杨菊蓉

■ 执笔: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过了这个春节,我93岁了!好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90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腿脚好,每天还能织毛衣,夸我身体好。其实,我这么大年纪身体能硬硬朗朗的,多亏了有一个孝顺儿子多年来一直悉心照料。儿子已经退休了,现在每天主要的事情就是照顾我,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我无忧无虑,心情自然好。为了方便我出去遛弯、呼吸新鲜空气、接地气,夏天儿子就特意在呼和浩特市郊外的榆林镇租一处院子,天天陪我到处走走看看;天气一冷,我们母子俩就搬回市里的楼房住,年年如此。我经常和人说,儿子孝顺是我最大的福气!

现在,织毛衣、帽子、手套依然是我最大的乐趣,攒多了,志愿者就来拿走送给那些有需要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穿戴上我织的衣物,身上暖和、笑得开心,我打心底里高兴,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用,很有成就感,也就更有动力把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这个春节,孩子们虽然没有回来过年,但一家人互相都非常惦念,年三十,家人通过视频给了我这个“老寿星”满满的祝福,互相问候、闲话家常,祈盼人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团团圆圆的快乐氛围穿过屏幕环绕着我们。我觉得,一家人的心只要在一起,无论身处何地,亲情都在,团圆,其实是心的感觉!

新的一年,我要只争朝夕,继续为孩子们多织些衣服、围巾、帽子。祝愿孩子们能快乐长大,祝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崔道植家庭:

厚植家国情怀 祖国明天更美好

退休后崔道植将实验器材搬到家

家庭档案:

“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是我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他近70年如一日,以共产党人的信念书写了一名中国刑警的传奇,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他注重言传身教,把三个儿子培养成了人民警察。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崔道植把对党忠诚植入家庭家教家风之中。

讲述人:崔道植

执笔: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八方游子踏上归途,共赴团圆,更加多了一份安心、踏实与轻松。

全家人齐聚一堂,互诉衷肠,展望未来,洋溢在幸福氛围之中,内心无比喜悦与激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离不开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党员干部等群体披星戴月般的无私奉献,也离不开万千家庭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我们心怀感恩,珍惜亲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生活、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厚植家国情怀、重言传、重身教,做到爱岗敬业、乐善好施,努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谋贡献,为社会献力量,为子女做表率。

值此兔年新春之际,我们全家衷心祝党和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物阜民丰,家庭团结温馨,愿每一位家庭成员心连心、手牵手,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见证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范可新家庭:

久违的团圆年对我和家人格外珍贵

范可新和家人在一起

家庭档案:

冬奥冠军范可新幼年家境贫寒,但父母勤劳、坚韧、务实、乐观,家庭和睦温馨,正是这种家风造就了范可新面对任何困难时,不服输、懂感恩、有担当的品格。而亲人们“全家会陪你一直走下去”的信念,支撑她克服困难,鼓励她以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创造辉煌。

讲述人:范可新

执笔: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句很火的话:“故乡只有冬,再无春夏秋。”这是每一位在外的游子对故乡表达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但对我们冬季运动员来说,过年正是我们紧张备战的时候,几乎都在国外比赛,除夕、大年初几这些概念对我们来说只是普通的训练日和比赛日。只有在四月队里放假时,才能踏上回乡的路。父母会在4月包饺子、放鞭炮,补足迟到的“过年仪式感”。对他们来说,只有我回家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能陪伴家人的时光也显得格外的珍贵。

2022年是颇有收获的一年,我终于圆了期盼已久的奥运金牌梦。所以,兔年新春,终于可以“正正经经”地回家过年了,这是一个久违的团圆年,对我和家人都显得格外的珍贵。我心里既有些小小的紧张,但更充满了兴奋、喜悦、满足和幸福。如果说我当下所在的城市是热血奋斗的主场,那么家就是永远的心灵港湾。这个春节,我们全家人都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团圆时光!

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地方,祝愿每个家庭都团圆美满!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3-01-30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