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爱国爱家

伟人周恩来的人生起点

——周恩来成长的早期家庭教育渊源

标签:爱国爱家 | 来源:中国妇女网 | 作者:晏红


我曾经读过《周恩来童年在淮安》的资料,并参与了纪录片《伟人之根——周恩来的家庭家教家风故事》的采访拍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了解到伟人在12岁之前的早期成长之路,深切地感悟到到周恩来13岁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早期家庭教育渊源。周恩来的成长与他的家庭、家教与家风是密不可分的。

周恩来的父母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周恩来是家中的长子,深得父母的厚爱。一般情况下,父母都舍不得把长子过继给叔婶,但是周恩来的父母宅心仁厚,既照顾恩来叔婶的心愿,也考虑到恩来的婶婶温文尔雅、待人真诚,琴棋书画、女红烹饪,皆有造诣,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可以充当小恩来的启蒙老师。这样,周恩来的生父生母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来宽慰自己的不舍,于是恩来的婶婶成为恩来的嗣母。嗣母视恩来为己出,辛勤养育、言传身教,即使在家庭生计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为恩来请私塾先生,并敦促恩来饱学经典,为周恩来的早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家庭教育方法方面,周恩来的母亲以儿童视角理解和尊重孩子。母亲经常用“你出题我来讲”的方法培养小恩来好奇好问的主动学习意识,周恩来小时候既爱读书学习,也爱思考提问。他也喜欢游戏玩耍,玩七巧板、观看蚂蚁摆阵,还常常以孩子王的角色带领同龄伙伴设计新玩法,充分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周恩来的小秘密也能得到母亲的尊重。民主、平等的现代亲子关系滋养着周恩来的早期人格发展。

周恩来的母亲还具有“遇物则诲、择机而教”的生活教育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母亲教育他不割花不掐花,爱护花朵植物,从小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利用自家的院子满足小恩来对了解庄稼生长之兴趣,为他理解稼穑之艰难、纺织之辛苦奠定基础。小恩来不认识“红”字,母亲就让他联想枫树的颜色,采用具体形象的教育方式启发孩子,而且不失时机的拓展和丰富小恩来的感知经验,利用小恩来爱听故事的兴趣特点,从“红”字出发给他讲述“梁红玉”的故事。有一次,母亲正带着小恩来在梁红玉祠堂讲故事,听到外面有蒲儿菜的叫卖声,竟然花一块银元只买一根蒲儿菜,为的是一方面引导小恩来体量卖菜老人生活之不易,另一方面讲述蒲儿菜又名抗金菜的故事,培养小恩来热爱家乡、崇敬英雄的情感。

在浩瀚无边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选择什么内容来教育孩子极为重要。除了《三字经》《弟子规》和诗词歌赋等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以外,周恩来在12岁之前就听了许多爱国志士的故事,比如岳母刺字、岳飞大破朱仙镇的故事,周恩来的母亲还充分利用淮安的地方文化资源,带领小恩来去梁红玉祠堂、关公祠瞻仰英烈先贤,讲述淮安军事三杰——韩信、沈坤以及关天培将军的故事等,这些内容都引领人的精神成长的宝贵财富。早期教育的关键是立德树人,注重品德培养与人格塑造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心中扎根善良与正义,为孩子志存高远打基础。

周恩来五岁开始接受私塾教育,从此家庭教育与私塾教育相互配合,不但有一致的价值观,而且相得益彰。我国有起名取字寄寓家风家教的传统,周恩来是“恩”字辈,私塾先生根据周家“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起名“恩来”,取字“翔宇”,表示‘恩斯勤斯,来者可追’之意,期望周恩来像大鹏展翅、翱游宇宙、搏击风雨、报效国家。周恩来从私塾先生那里知道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等,了解到国家内忧外患和仁人志士英勇御敌的故事;表舅也给他讲述陈天华和秋瑾的革命理想与革命事迹。母亲紧密结合私塾教育所传递的精神营养与能量,鼓励周恩来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像英雄那样报效国家。爱国的种子就在这样的早期教育环境中生根发芽,因此,当周恩来12岁离开家乡,13岁即明确为国读书的志向绝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早期家庭教育熏陶的自然结果。

周恩来的早期成长经历启发千千万万的家长感悟家庭教育之道。家庭教育的格局有多么宏大,孩子的理想和志向就有多么高远!家长的胸襟有多么宽广,孩子的成长舞台就有多么辽阔!

(作者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博士)

  • 分享:
  • 编辑:吴苏锦     2023-01-2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