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家庭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专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

标签:家庭教育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张明芳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进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哪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关于家庭教育的新要求,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为此,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

肯定了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朱永新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进行整体论述、作出整体部署,是报告的一大亮点。

朱永新分析,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技与教育分别在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加以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则分别在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加以阐述,也就是说,科技与创新驱动是作为经济问题,教育是作为民生问题加以考虑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朱永新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与科技、人才单列,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进行讨论,而且位置前移到第五部分,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有着特别的深意。

报告中还提到,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朱永新认为,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使命。在我们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科学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的背景下,再次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重申党的教育方针让劳动教育回归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朱永新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提到党的教育方针时,都还是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

朱永新表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释放了很重要的信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劳动教育在我们的大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都消失了,在教育方针里面也不见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让劳动教育回归,就是想通过劳动教育,真正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我们要形成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这样一个观念,体会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体验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积极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句话,要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朱永新说。

朱永新还提到,对劳动教育的忽视或者轻视,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上的焦虑情绪是相关的。比如担心孩子上职业学校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对劳动者的态度发生了偏差。因此这一次劳动教育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庭教育被写入报告强调协同育人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中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朱永新表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也是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

“家庭是教育的最重要阵地。没有任何机构,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家庭,而父母的教育素养、教育理念,父母对教育的理解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朱永新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是教育的“孤岛”,而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岛链”。朱永新认为,家庭教育要取得好的成效,离不开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

朱永新提到,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以,父母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生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向老师通报孩子在家庭的情况,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做学校的志愿者。同时,要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经常带孩子到附近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少年宫等。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凸显家庭的基石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明确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家庭家教家风”的相关表述曾出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报告中。此次也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朱永新认为,这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

朱永新指出,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是一个家庭通过明确倡导家规家训,家庭长者的言传身教,长期熏染积淀而成的。家风一旦形成,本身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家族子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家风对于家庭成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约束力,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家风与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任何时代的家风总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与社会的价值观相适应。”朱永新谈到。

朱永新特别指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等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强调了大德、公德和私德的培育,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2-12-1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