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妇联

用一针一线绘出锦绣新时代

——内蒙古兴安盟农牧民刺绣作品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标签:妇联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高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走进展览,一抹亮眼的绿色让人驻足,在绣娘们精湛的技艺之下,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呈现在观众面前……8月10日,“北疆儿女心向党携手奋进新征程——内蒙古兴安盟农牧民刺绣作品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本次作品展在中宣部的支持下,由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兴安盟行政公署主办。由五个展览板块组成,分别是“红心向党·守望相助颂党恩”“绿色发展·青山绿水兴安盟”“民族团结·五湖四海绣同心”“乡村振兴·匠心独运辟新径”“花开北疆·千重锦绣新时代”。

“这是我们绣的石榴,里面的石榴籽正好有56个,象征着民族团结的力量。”被称为“草原绣娘”的白晶莹介绍,100余幅瑰丽画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兴安盟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8月10日,“北疆儿女心向党 携手奋进新征程——内蒙古兴安盟农牧民刺绣作品展”启动仪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

兴安盟农牧民刺绣是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融入了各族人民的审美意蕴,鲜明体现了内蒙古人民的优秀品质。色彩明亮艳丽、浑然天成,蕴含着内蒙古人民热情、直爽的豪迈性情;线条自然明快、粗中有细,代表着内蒙古人民雷厉风行、一丝不苟、言而有信的行事风格;图案精美别致、雍容大气,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真、善、美”的形象特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兴安盟科右中旗农牧民手工刺绣产业稳步发展,传统手工技艺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蝶变,带动了2.1万名农牧民脱贫致富。

农牧民绣娘现场演示

针线飞舞,43岁的蒙古族妇女双全亮在现场展示着自己的刺绣过程,“我原来连针都不会拿,白老师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刺绣,在教会我们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着,一朵鲜艳的花就在她手中绣了出来,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她每个月已经有了几千元的收入。

在展览中,既有农牧民绣工一针一线绣制的国旗、党徽、红船等作品,又有兴安盟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乡村振兴·匠心独运辟新径”板块中,展示了兴安盟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培育出“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等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该盟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荣誉,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壮美篇章。

“本次展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就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妇联组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落实国家‘六稳’‘六保’政策,将刺绣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妇女就业增收工作有机结合,让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出新的活力的惠民举措。”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静丽说道。

观众在参观展览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巾帼智慧和力量,指导兴安盟深入实施“北疆布丝瑰创业就业行动”,在女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的带动下,科右中旗51个刺绣产业村、2.1万名农牧民绣工飞针走线,绣出内蒙古壮美的自然风光、现代的城市生活、勤劳的各族群众和丰富的文化追求,生动诠释了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沉爱意。

据了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中宣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打通销售渠道、加大展示推广力度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刺绣产业兴旺,助力农牧民致富。本次兴安盟农牧民刺绣作品展将持续至9月7日,展出的刺绣作品接受批量化预订,通过展览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刺绣作品销路。

(摄影:樊文军)

  • 分享:
  • 编辑:李萌     2022-08-1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