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女性

“90后”海归女硕士肖源

让新农人的梦想在荒山开花结果

标签:经济女性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邵伟

肖源在给黄金贡柚疏果。邵伟/摄

/人物小传/

肖源,“90后”巾帼新农人。2019年,凭着一股子对农业农村的热爱,曾在俄罗斯留学7年的肖源回到家乡蛇形山镇创业,创立了湖南源容开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走上了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希望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2020年,通过产业帮扶,肖源帮助蛇形山镇38村20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肖源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80多万元,惠及603户2000余村民,为村民提供了32个长期就业岗位,19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平均每人年收入能增加2.8万多元。

□邵伟

夏至时节,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姚桥村的千亩柑橘园里,“90后”巾帼新农人肖源正忙着给黄金贡柚疏果。放眼望去,整个柑橘基地满目青翠,漫山遍野的柑橘树硕果满枝。

今年28岁的肖源祖籍蛇形山镇高和村,父辈出生于农村,爷爷奶奶也一直都生活在农村,“因此,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有种莫名的向往。”

在进入农业领域之前,她曾在俄罗斯留学7年,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令人意外的是,学成归国后的肖源却选择了回乡创业,扎根乡村,当起了职业农民。

学成归国后回乡创业

肖源本科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被保送到圣彼得堡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期间学费全免,并获得俄罗斯政府奖学金。毕业时,她获得了全俄认证的优秀毕业生荣誉,可以继续公费读博。“但我太想回国了,因为离家太久了。”于是,肖源放弃读博,回到湖南。

2019年,没有乡村生活经历,就凭着一股子对农业农村的热爱,肖源回到家乡蛇形山镇,创立了湖南源容开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我希望在这里打造一个三产融合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的‘三农’发展综合体。”

为什么选择扎根农村呢?肖源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小故事。

2019年11月的一天,她在隔壁村一个老爷爷家里买了点猪肉,因为没有带现金,爷爷没有微信,无法付款,爷爷便让她先把肉拿走,第二天他再到肖源家来拿钱。第二天中午12点,爷爷到了肖源家,从她手中接过现金后,他解下裤腰带上一个皱巴巴的红色塑料袋,仔细将钱放了进去,绑好……看着这位跟自己爷爷差不多年纪、显得有些穷苦的老人,肖源心里阵阵发酸。她问爷爷怎么过来的,爷爷说他走路来的。肖源下意识地问,为什么要走路呀?问完后,她才意识到,这似乎是“何不食肉糜”的可笑。

开车送爷爷回家时,肖源才知道这3公里的山路,他整整走了一上午,家里的奶奶眼睛不好,一直坐在屋檐下等待。“当他们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我,说我是个好人时,我心里是无尽的愧疚与冲动。”随后,肖源开始思考,是否可以为农村做一点事情,能否帮助村里这些并不富裕的家庭。

这些农村中的小事和乡村振兴的大环境,组成了肖源的“三农”情怀,让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农村创业。经过一番考察,肖源租下1000亩荒山种上果树,走上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希望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肖源介绍,柑橘园里除种植黄金贡柚之外,在娄星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还实施了试种“红美人”的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引种试种,掌握“红美人”栽培繁育、病害防治技术,为娄星区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组建种养农民联合社

2020年,肖源租下1000余亩的荒田,又开始了粮食种植之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种粮的海归女硕士。有人问她种粮的初衷是什么?她回答:“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我们中国人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保障粮食安全出一分力。”

然而,荒田种粮却异常艰难。第一年“开荒”时,大部分荒田都是一排排的小梯田,不便于机械化耕种。幸运的是,在当年秋收之后,娄星区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原来那些巴掌大的小田块都整改成了“田成块、沟相连、路相通、机宜耕”的标准化农田。但解决了机械化耕种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肖源说,记得2021年早稻育秧,阴雨天多日连绵,一直没有出太阳。在天气因素影响下,秧苗得了“立枯病”,种子没有发芽,甚至一部分已经开始腐烂。看到这种状况,肖源心如刀绞。然而,这时重新育种已经来不及,赶不上早稻的插秧季。情急之下,她找到了娄星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肖源给种子又撒了一层“育苗基质”。慢慢地,秧苗长出来了。

鉴于去年出现的“状况”,今年,肖源投入了30多万元,建了一座育秧大棚,彻底解决了这一后顾之忧。

“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因此,我们种粮人都特别关注天气。”肖源说,赶上风调雨顺的天气,一亩田一年才能挣到200元。而一台农机设备却要花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且一般用个三五年就报废了。

“一年里,农机的使用时间只有在农忙时,而且使用年限也比较短。”就在肖源正为购买农机发愁时,她想到,为何不把大家组织起来,统一调配农机,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呢?

于是,肖源先后走访了几位种粮大户,在她的劝说下,最终组建了一个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的水稻种植联合体——娄底市禾一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肖源购买了联合社里缺少的农机,制定了农机及机手的调配方案。同时,她又带着大家到农资化肥生产厂家,实施农资统一采购,以更优惠的价格团购水稻种植必备的农药和化肥,“后来,我们一算账,发现1.5万亩农田所需的农资,通过团购整整优惠了50万元。”

为了解决联合体里种粮大户的销路问题,肖源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与对方合作开启了“订单农业”的模式:耕种时,农业科技公司先向农户收取30%的种子款,在水稻生长期,向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等到收割时,又回购所有的稻谷。“抵消了剩余的种子款后,其余的就是农户所得的。”肖源的这一做法降低了种粮大户们的生产成本,应用了更好的水稻种植技术,同时还不用为稻谷的销路发愁。陆续地,联合社增加了新成员,目前共有24家种粮大户加入了联合社。

肖源说,做农业又找回了当年求学的感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看到肖源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不少村民找到肖源,希望她能够为村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恰巧,肖源在村里考察时,发现村民彭月南做的辣酱很好吃。2020年,肖源在村里建起了辣酱工厂,请彭月南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十几名留守妇女开始做辣酱。

成立的当年,辣酱工厂从6月开工,一直忙到10月,生产了辣酱10吨,纯利润达到了60万元。妇女们在工厂工作一天工资200元,“每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000元,一年最少可以增加2万元的收入”。肖源说,此前,因为果树有一定生长周期,公司一直没有收入,辣酱工厂的收入给村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肖源这里工作。

肖源说,在乡村做产业,心里一定要有一股信念才能坚持。

带动妇女创新创业

“在荒山上,在荒田里,要种出希望来,有太多泪水和汗水。”肖源说,“但如果说退缩,那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果我退缩了,那一切就成了虚无的泡沫,破灭的不仅是我的梦想、我的信念,还是许许多多村民的期盼。”

种植水稻对于肖源而言,缘于家国情怀,并没指望赚多少钱,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村里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肖源介绍,除了雨天,每天来她这里上班的有差不多50人之多,而80%为村里的留守妇女。

肖源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80多万元,惠及603户2000余村民,为村民提供了32个长期就业岗位,19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平均每人年收入能增加2.8万多元。

2020年,通过产业帮扶,肖源帮助蛇形山镇38村20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

翻看肖源的微信朋友圈,2020年11月3日,她获得了娄底市“最美扶贫人物”荣誉,时任娄底市委书记刘非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这一天,她在朋友圈里写到,“是那么多那么多人,在村里,在贫困户家里种下了太阳,很感动,愿自己也能不负韶华,无愧时代。”

“今天的我,是个幸运的女孩儿。”因为带动了妇女创新创业,肖源的公司被娄底市妇联授予2021年“娄底市巾帼创新创业基地”。从娄底市妇联主席李力手中接过“娄底市巾帼创新创业基地”的牌子后,肖源说,能够获评“娄底市巾帼创新创业基地”,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市县妇联作为“娘家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作为新时代的女农人,她想更好地为“三农”发声,为“三农”发展助力。

如今,肖源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考虑到公司以女性员工为主的这一特点,她打算在公司建立“妇女微家”。“形成一个小小的家庭,然后,引入省妇联的‘湘妹子能量家园’积分制管理,把和谐家庭和互帮互助的评分标准放进去,通过整体的评分体系,让公司这个大家和每个小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服务和凝聚女性群体。”

从冲动地决定要种果树,到创办留守妇女的就业工厂;从开展水稻种植,到现在休闲农业的启动,肖源说,很幸运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见证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伟大跨越与有效衔接,“这其中有很多汗水,也有很多感动。”

“农业很重要,它是我们的母亲产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因此,做农民增加了一份荣誉感和使命感。”肖源说,她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大家对农民的看法,能平等看待农民这个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多元职业选择的时候,可以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能够把当新型职业农民纳入考虑的范围。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2-07-06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