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女性

她们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大胆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新品种、新模式,活跃在科学种植、农机服务、粮食加工与销售等领域,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高收益农业的实践者

标签:经济女性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史玉根

梨树县实施“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的农田。

吉林省四平市“巾帼新农人”、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

四川省德阳市“巾帼新农人”、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杨萍。

湖北省襄阳市“巾帼新农人”、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史玉根

粮安天下。传统粮食作物种植收益不高,劳动强度大,一批“巾帼新农人”义无反顾地踏入农业种植领域,敢为人先,大胆尝试,让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提高种植效益的实践者。

她们采取流转、托管或土地入股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大胆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新品种、新模式,实行科学种植,同时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发粮食加工与销售,把粮食生产做成产业链,获得了种粮高收益。

应用新技术,玉米增产又增效

新的种植技术在推广之初,许多农户持观望态度,吉林省四平市“巾帼新农人”、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率先尝试,当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效。

韩凤香在梨树县农村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一边在县城创业,一边参与管理公公牵头成立的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她放弃原来的事业,回到郭家店镇青堆子村再创业,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和父辈不同,韩凤香有着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对新的种植技术不但接受快,而且总是率先应用。2016年,梨树县着手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亦称“梨树模式”),许多农户不敢尝试。韩凤香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经营的150亩耕地,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示范种植。“梨树模式”由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旨在改良和保护黑土层,提高玉米产能产效。韩凤香对此信心十足。

当年,合作社采用新技术种植的玉米不但没有减产,还增产了66斤/亩。按传统种植模式,种一季玉米要翻耕整压耕地,对黑土层结构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梨树模式”无需翻耕整压耕地,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还可改善耕地土壤,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在韩凤香的示范和带动下,如今,青堆子村整村实施“梨树模式”,玉米增产130斤/亩,生产成本降低了100多元/亩。

2021年,梨树县推行“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模式,即以300公顷集中连片土地为一个实施单元,合理配置农机具、人员和资金等生产要素。韩凤香再次带头实施。如今,韩凤香的合作社耕种1.2万亩耕地,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管理人员利用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坐在家里就能掌握庄稼的长势、虫情、农田湿度等信息,并据此作出管理决策,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

利用生态资源,种植优质特色稻

有些南方地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小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集约化生产。湖北省襄阳市“巾帼新农人”、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引导农户利用当地优良的生态资源,种植优质稻和特色稻,实施品牌营销,让高端大米走出深山,卖出了好价钱。

赵青在南漳县农村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曾在武汉一家企业当白领,2013年和丈夫一起回到南漳县城关镇姚岗村,流转100多亩农田种植水稻,加工、销售大米。两年后,两口子转战南漳县东巩镇上泉坪村。

创业两年,赵青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南方大米市场以销售普通大米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在市场胜出,必须发展优质稻和特色稻。上泉坪村四面环山,泉流众多,有“荆山小桃源”之称,为优质稻和特色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虽然优质稻的产量略低于普通杂交稻,泉水灌溉的水稻生长期较长,但产出的稻米口感更好,更受消费者喜爱。

赵青牵头成立东巩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折资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吸纳上泉坪村279家农户加入,耕地面积为1200余亩。按照协议,农田继续由农户耕种和管理,合作社统一选用优质稻种,要求农户按相关标准种植,即多施有机肥,尽可能用生物制剂替代农药,采取休耕增强农田地力。赵青夫妇注册成立襄阳田园乐活米业有限公司,负责收购、经销合作社生产的稻米。

绿色生态种植离不开农业科技。赵青夫妇投入资金,购置智能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太阳能扇吸式捕虫器等农机具,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应用先进技术,确保水稻产量和质量。几年间,他们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陆续研发、种植低糖功能米、黑米茶和彩色稻等10多款新产品,设计了家庭实惠装、精品礼盒装、时尚易拉罐装等包装样式,让不同的消费群体各取所需。她运用营销手段,打造“东巩寨子”品牌,将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

在赵青夫妇的引导下,如今,上泉坪村2700多亩农田全部种上了有机水稻,全年生产有机大米15万公斤,产值达800多万元。

土地入股分红,规模和收益双提升

在一些农村地区,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耕地闲置甚至撂荒现象时有发生。四川省德阳市“巾帼新农人”、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杨萍,采取土地入股形式吸纳农户加入合作社,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了规模经营。

杨萍是一名“75后”,在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习农机驾驶,为周边地区和外地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不但熟悉农业生产,而且对农业有一份特殊感情。201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回到锦花村创业,流转和托管共400多亩耕地种植粮食作物。

杨萍深知种地少不了机械化,更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回村创业后,她积极参加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刻苦钻研种植技术,成为广汉市最早的一批农民高级农技师。

2015年,她率先实施综合种养循环农业,在稻田里散养鸭子,让鸭子除草、施肥,啄食害虫。与此同时,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暗化育秧、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等技术,种植效益不断提升。杨萍因此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17年,杨萍牵头成立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不同于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的新经营模式,即农户以耕地折股加入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经营,农户除获得每亩750斤稻谷的保底收益之外,还参与合作社的第二次分红。因为预期收益可能更高,当地农户都乐意把耕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的经营规模一下子扩大到1700亩。

杨萍还牵头成立广汉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其他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每年都要对部分农机进行升级换代,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最初用的老式收割机只能收割,后来换成高炮筒收割机,可以一边收割,一边将稻草打捆;原来的简易插秧机需要人力推动,换成智能插秧机后实现了无人驾驶;以前喷药靠人工,后来购置的植保无人机,一台相当于100个人力。

合作社的经营能力不断增加,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提升了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如今,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的农机服务收入达到100余万元,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的粮食种植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入股社员年均增收30余万元。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2-07-0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