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好爸好妈

“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

“双减”后,家庭幼小衔接“接”什么

标签:好爸好妈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陈若葵

■ 陈若葵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活动以“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为主题,自5月20持续到6月20日。

幼小衔接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但对每一届小学新生家长来说,却又都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双减”政策实施后,幼儿教育“小学化”得到有效遏制,学前班的热度被大大降低了,幼儿园大班孩童流失渐少,孩子们得以继续享受最后的幼儿园时光。但是,焦虑情绪依然在很多家长中蔓延,上网课、请家教、攒班请老师到家中开设小课堂或亲自上阵,教授孩子拼音、汉字、数学、英语等内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项针对6238位家长的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依旧对幼小衔接心存担忧、对零起点心存疑虑,八成以上家长表示孩子在上小学前接受过或计划接受汉字认读、汉语拼音、英语、逻辑思维、数学计算等学科类学习培训。有近一半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每周参加学科类学习培训的时长超过3小时,超过10%的孩子每周培训时长超过6小时。多数家长将学习排在入学准备的第一位,其中,“家长最担心的事”依次为: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孩子学习习惯不够好、担心孩子学不会拼音。

显而易见,学习为首的观念在家长们心中难以被撼动。然而,对于即将迈入校门的懵懂孩子来说,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衔接?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学习有后劲、能保持持久学习热情的孩子,通常是好奇心强、有探究精神和会学习的孩子,而这些都属于学习品质的范畴。所谓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包含了决定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因此,幼小衔接,家长不可一味地以孩子“会多少”作为评价标准。

幼儿学习有明显的不学而学的特征,是在无意识下实现的,是感性的、随机的、情绪化、碎片化、体验式和游戏化的学习,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家长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关注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尝试、专注、思考、想象、坚持、抗挫,引导他们与同伴沟通、合作,从这些方面入手,有助于孩子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专注力,并逐渐学会学习。

从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入手,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引导孩子向往学校

有些父母因为孩子做口算出错、把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记混、写错汉字、跳绳不达标发脾气,或者当孩子淘气时吓唬他,“等你上学了,再这样就会被老师罚站”“你现在不好好学,上学后作业、考试出错,老师罚你抄10遍”……类似的话,无疑是向孩子传递焦虑情绪,使之内心蒙上“学习是件很难的事”的阴影,对学校心存恐惧,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

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父母经常带孩子到即将入读的小学门口或围栏外看看,告诉孩子这是他即将学习六年的地方;看看哥哥姐姐们在里面做操、上体育课、嬉戏。在家里,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入学“倒计时牌”,由孩子亲手画出喜欢的图案、配上相应的日期和倒计时天数,由孩子每天撕掉一张。随着日期的临近,其心理准备也会日益充足起来。

另外,还可讲讲以小学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借助家庭游戏模拟小学生活等,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都能有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他对学校生活的期待。

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步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此前,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渗透“你长大了”的概念,教他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学习对自己负责而非依赖父母或长辈,比如自己收拾书包、整理小床、收拾桌面、穿衣服、拉拉链、系鞋带……能做好这些小事,孩子就容易有自信,能更快地融入正常的小学生活。

自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守时,小学上课时间非常严格,一旦晚到,孩子就会被老师批评,影响班级的评比,同学也会有意见。为此,家长首先以身作则,时间观念强,给孩子好的示范。同时,教孩子认识钟表;制作计划清单,设定孩子做事的时限;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计划时间表,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倾听、专注和社交能力

倾听、沟通和专注能力是保证孩子学习效果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交流中,家长给予孩子最大限度地包容,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中间不插嘴、不打断,然后再回答或说出自己的看法。从父母的言行中,孩子能有样学样,认真倾听他人讲话。这样的互动,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取知识、表达自己,也能学会基本的待人接物的语言和礼仪。在孩子独立从事一项活动、做游戏或完成一件事情时,没有孩子的邀请,家长不要插手或打断、干扰,破坏孩子专注做事的情境。同时,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同伴合作与交往意识,以及孩子的社会性情感。

有了上述这些准备,孩子容易形成基本的自我认同感,在集体中会找到归属感,日后的学校生活也会更愉快。

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亲子阅读应该伴随整个幼儿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选购图画书的字数比例相应增加,也可选择一些带有汉语拼音的图画书,但不必要求孩子认识汉字与拼音。如果孩子对此感兴趣,顺便告知某个字与拼音的读音。学前阅读仍以观察画面,从中获取信息,建立画页之间的联系为主。读后,请孩子说说书中的内容和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看法;也可在此基础上编故事,或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爱上阅读,除了父母手不释卷外,最好能安排每天相对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或亲子阅读时间,雷打不动,形成规律,如此,易于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每天的阅读应有一定的“量”,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造成视觉疲劳,如果孩子饶有兴趣,阅读中间休息20分钟。除了读书,一家人玩文字或数字游戏卡,来个成语接龙或数字接龙,都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掌握初步的书写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有利于其书写规范,为上学做好必要准备,也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由此看来,“零基础”绝非“零准备”。家长从生活、心理、社交、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孩子打好基础,就不必为孩子日后的小学生活过度担心了。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2-06-20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