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此刻新闻

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的“中国范式”这样打造

标签:此刻新闻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住建部就《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份导则第一次为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应该如何建设提供了“中国范式”。近日,这份导则结束了征求意见期,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正式公布。

住建部:三个层级统筹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此次住建部征求意见的这份导则明确指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在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在城市层面,要积极推动托育、教育、医疗卫生、儿童福利、公共体育、儿童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阅览、展示与艺术表演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儿化改造。

车不分流、自行车道被挤占等交通危险要素,是家长普遍不放心儿童在户外独自活动的原因之一。为此,导则提出,各地要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等,保障儿童出行的安全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张菁:比如说我们道路的改造,我们特别提出了一个“学径空间”,希望把城市的绿道,把人行道连接起来,把孩子们上学的路径串通起来,让孩子们能够非常方便地到达他们的学校的环境,包括他们使用的公共空间,这样的话就非常安全。

而在街区层面,导则提出各地应根据街区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均衡布局中小学校、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服务设施等,满足儿童求学、就医等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在专家看来,以往我国城市建设对儿童的需求关注不够,城市面向儿童的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在“量”和“质”方面都亟待提升。为此,2021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正式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进一步联合印发意见,明确规定了儿童友好城市需要具备哪些内容。

“一米高度”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儿童友好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准确来说,它是一个形容词,完整的表达应该是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城市,是一个可以让孩子随时随地自由活动的城市。为此,它需要我们俯下身去,用“一米的高度”来看待城市规划和建设。

儿童友好要有儿童参与。建于2014年的成都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他们听取孩子们的想法后,将社区的公共空间变成了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和设施。现在,挖沙子、玩滑梯、练攀爬,社区里年纪小一些的孩子,都有专属并且安全的娱乐场地。

而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天文馆、图书馆、手作室参加各类活动。不仅如此,社区还在各小区、学校、户外主题广场之间,以卡通等元素设置儿童慢行通道,在儿童过街入口设置慢行标识和减速带,沿社区儿童主要上下学道路,以步行路串联社区儿童主要的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硬件有了,软件呢?现在在这个社区,不以成年人的标准去为儿童制定规则,而是探索性地去尝试给居民们提供订单式的服务。比如,既有常态化儿童养育及家庭支持服务项目,居民可以组建亲子教育小组来学习;同时,还有定期举办的“家长课堂”,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焦虑和烦恼提供帮助。

成都市武侯区锦城社区居委会主任 李鑫:我们就以儿童带动家庭,家庭改变社区,这样的一个社区发展治理路径开展我们的社区治理,从而实现儿童友好在整个社区形成一个有效的氛围。

今年,成都武侯区还将建设21个儿童友好社区,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集中配套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等设施,提供更多鼓励、吸引儿童参与社区活动机会,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和“半小时自然体验圈”,为儿童提供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公共空间。到2025年,武侯区要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

我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标准发布

相比许多地方,近几年来深圳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前不久,他们还拿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标准,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从单个领域向全域推进,实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系统化。

前不久,深圳发布了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对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提出了细致的指标体系。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徐宇珊:比如要建儿童友好学校,就提到了在教室的走廊前庭增加儿童的活动空间。深圳不管是在顶层设计,在政策制定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有深圳特色的儿童友好建设之路。

深圳推出的这个标准,以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健康、教育、文体、游戏、出行、社区与家庭、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等八个子体系构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架构,提出了内容建设与空间建设两个方面的指引要求,填补了国内儿童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的空白。

深圳市妇联副主席 彭迎九: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实践,“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我们将继续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抓手,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以小切口实现大变化,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深圳于2015年底就开始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经过6年多的努力,如今深圳儿童友好城市已从最初的“概念”发展为全面铺开,构建了政策支持体系和标准制度体系,发布了涵盖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出行系统、母婴室、实践基地、儿童参与等9大领域的建设指引。

目前,深圳已建成母婴室1100多间,覆盖交通枢纽、政务服务中心、公园、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建成社区儿童之家722个,建成各类公园1200多座并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及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

儿童友好理念应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

中国也是一个儿童人口大国,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城镇化推进,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4.7%。在专家看来,原来我们的城市追求发展的规模、速度,今天我们更关注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品质,面对正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儿童友好城市这次成了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张菁:城市建得好不好,看的主要是老百姓的满意度。那么我们也会发现儿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他们更需要在城市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大人们去呵护他,爱护他,这也是我觉得中国儿童友好城市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专家看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规划、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其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程度也使其成为一项融合式创新工程。因此,未来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在市政建设、公共建筑等方面明确儿童空间、设施等“硬标准”,也要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软标准”,并加强城市空间和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这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各部门的共同理念和行动。

  • 分享:
  • 编辑:肖婷     2022-06-1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