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爱国爱家

我们的母亲平凡且伟大

标签:爱国爱家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张铁臣 于德芬

这张戎装照片,母亲生前一直珍藏着。

■ 张铁臣 于德芬

今年是母亲孟淑珍100周年诞辰,在我们心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投身抗日献华年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1922年,母亲出生在风景如画的白洋淀(今雄安新区所在地)。虽然家境不算殷实,但衣食无忧、家风淳朴、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日本侵略的战火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成为一位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

1942年百团大战后,日寇对晋冀鲁豫边区大举扫荡,抗日战争形势异常严峻,白洋淀这个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成了“重灾区”。

母亲亲眼目睹日寇烧杀抢掠,经历家园被毁、亲人离散,切身感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暗下决心誓死不当亡国奴。母亲自发地参加学生抗日请愿活动,参加白洋淀军民反扫荡和抗日游击队战斗,组织乡亲们“坚壁清野”,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她在抗日战争最严酷的时期毅然投身抗日,并从此与革命军队结下不解之缘。

烽火奇缘经受考验

1943年,母亲结识了八路军中的父亲张骥良。父亲当时已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在“反扫荡”战斗中受伤,正在这一带养伤。抗日战争的烽火和共同理想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并肩战斗,患难与共。母亲从后方支援到前方参战,从保卫家乡到转战南北、荣立战功,历经艰难岁月的考验。父母是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典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945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战争的硝烟中出生。由于整天行军打仗,母亲不得已把儿子寄养在白洋淀的老乡家,由刚生完孩子的一位阿姨一起喂养。结果阿姨的孩子生病不幸夭折,后来,父母像对待亲人一样一直赡养和照顾这些恩人。他们对舍生取义的战友念念不忘,对鱼水深情的乡亲更是刻骨铭心。

1947年,母亲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中,她认真学习,努力完成作战任务,在粉碎国民党内战和转入战略大反攻的重要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她在六十三军189师时,因圆满完成历次机要通信联络任务荣立三等功;在十九兵团学习期间,因为活学活用、成绩优异而多次荣获“模范学员”称号;她勇敢承担总部机要联络、战场应急救护、宣传动员百姓等重担;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因为组织支前工作有功而多次受到表彰。

1949年,母亲所在的华北野战军继续横扫黄河两岸,一路向西拼杀。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兰州战役,她在枪林弹雨中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并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大西北庆祝了决战的最后胜利,在兰州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不久后,她又毅然支持父亲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

淡泊名利尽赤诚

1955年,响应中央军委号召,母亲服从大局,转业到地方工作,担任北京某街道党支部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她一直珍藏着当年的一张戎装照,保持着一个军人的优良作风,也一直延续着她的军民情缘。她总是惦记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和乡亲们,在他们有困难时母亲总会倾囊相助。

转业到地方的几十年里,母亲一直把自己当作不穿军装的军人。在生活中,她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家风,不许触犯;在工作中,她尽心尽力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街坊们都愿意把她那里当成“温馨的港湾”;在家中,她言传身教,让我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母亲关心的总是别人,甚至在她病重弥留时仍然担心给别人和组织添麻烦。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身正气的作风受到大家的尊敬。

母亲像千千万万个普通革命先辈一样,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没有享受过,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但她总是为别人而默默奉献,永远乐观地面对各种困难,在我们眼中,母亲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母亲是抗日救国的好青年、相夫教子的好妻子、言传身教的好模范、千锤百炼的好党员、艰苦奋斗的好榜样……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大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母亲是在抗日战争最危急的时期参加抗日、跟随大军南征北战;在解放战争中勇立战功、在枪林弹雨中火线入党;新中国成立后,服从国家号召脱掉军装转业到地方,始终把个人名利抛在一边;在祖国建设最困难时期,坚持在基层第一线带头苦干、勇挑重担,几十年如一日。

我们不会忘记母亲忍受那么多战争苦难和生死离别,为了参加抗日背井离乡,为了行军打仗忍痛把孩子寄养他人,为了支持父亲抗美援朝而独自承受多年的思念……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无私奉献。母亲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理想与信念,她充满自信的音容笑貌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里,她多年来的言传身教永远陪伴并鼓舞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2-05-0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