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公共栏目 > 女网时评

规范算法应用使未成年人远离“信息茧房”

标签:女网时评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孔一涵

□ 孔一涵

近年来,智能算法的应用带来了科技与高效,但同时也带来了如诱导沉迷、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诸多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算法本质上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计算、解决问题的一种操作程序,本是为人们节省大量选择与判断时间的科技产物。然而,某些不良平台的过度使用让算法对数据的需求导致了用户的隐私泄露问题;让算法对消费习惯的分析导致了“大数据杀熟”;让算法对用户内容观点偏好的分析导致了“信息茧房”。平台、商户对算法技术的肆意滥用让用户处在被筛选过的有限信息包裹中,成为“信息孤岛”。对于已经形成完整世界观的成年人,这种量身定做的舒适“信息孤岛”尚且不好打破,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无疑更容易掉入“甜蜜的信息陷阱”,甚至可能被平台以提供信息的方式“隐形操控”。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未成年人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然而自制力却普遍偏弱;他们有着模仿他人并获得认同的需求,然而辨别力却尚不成熟。这些特点使得未成年人成了某些不良平台、商家贩卖网络产品的“最佳对象”。不良平台、商家以攫取利益为第一目的,影响未成年人的三观,无疑会对未成年人成长造成负面效果。

可喜的是,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正在进一步升级。此次发布的《规定》,为算法乱象画出了清晰的红线,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应当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并通过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服务等方式,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可见,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规范的算法推荐服务不仅能够保护未成年人,更可以探索新的教育路径。不过,监管政策还需要扎实落地,更需要更多配套措施与多方跟进。

算法技术本身无罪,然而不当的应用却让它在个人隐私、获取信息、思维模式等领域探出了过长的手。相信此次《规定》的出台不会是浅尝辄止的整治,而将是对算法技术监管的开始。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2-01-1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