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爱国爱家

吴和平、王晓港家庭:

清风相伴,红色精神永流传

标签:爱国爱家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周丽婷

    吴和平、王晓港全家福

吴和平、王晓港夫妇介绍父母拥有的勋章和纪念章。 周丽婷/摄

“我们从小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人。父母勉励我们一生要活得有价值。”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发区世纪家园吴和平、王晓港的家,客厅里古色古香的博古架上摆放的一幅幅黑白照片、一枚枚勋章和纪念章、一张张荣誉证书等引人注目。

吴和平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这都是父母留下的老物件,我们最珍爱。因为这些物件是父母用生命换来的,记录着他们艰难而光辉的一生,镌刻着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王晓港说:“这是父母给我们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是‘传家宝’,深深融进了我们的基因、血液,我们将世世代代传承、发扬。”

峥嵘岁月 信仰如磐  

博古架正中有一本书——《父母的足迹》。这是王晓港姐妹共同编著的回忆录。封面是她父母王世煜、刘志华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合影。

打开这本书,就打开了父母的春秋岁月。王晓港回忆,1931年6月,16岁的父亲王世煜赴邢台报考师范时,由地下党人解子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在家乡阜平县创建了华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42年3月,从太行山区奔赴冀东平原,带领冀东人民抗日、开展土改运动。1949年3月,34岁的父亲到刚刚解放的秦皇岛市任市委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兼任总工会主席,投身到城市的建设中。1952年,父亲调离秦皇岛市,先后任铁道部唐山南厂厂长、河北省工业厅厅长、省机械局局长、省交通厅厅长等职。

博古架上有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我的母亲刘志华,我非常崇敬她,她把一生献给了妇女事业。”王晓港骄傲地对记者说。

“母亲是河北省平山县古贤村人,受三个哥哥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的影响,17岁就当上村妇救会主任。她组织妇女群众为党组织站岗放哨,传递文件,护理伤病员,掩护党的干部,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0月,母亲随父亲调到冀东十三分区工作,先后担任乐亭县妇救会副主任、滦县妇救会主任、十三分区妇救会主任等职。”

“1945年在躲避日军扫荡时,母亲抱着半岁的大哥躲到路边的涵洞里,为了不让敌人听得大哥的哭声,保护隐蔽在路边的战士,母亲用露出了棉絮的破棉被捂住了大哥的头,等日军从公路上走过,大哥已经停止了呼吸。”

1949年4月,刘志华担任秦皇岛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1950年12月当选为第一届秦皇岛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此后几十年一直从事妇女工作,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妇女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改革开放后,许多老干部都搬进新居。可母亲两次把新房让给别的老同志,自己仍住在20世纪50年代的旧房子里,去世前连暖气房都没住上,但她毫无怨言。她常说‘比起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博古架中还有一幅老照片,是胸前挂满勋章、纪念章的吴和平父母亲。“这是1953年在广州拍摄的。父亲吴麟春获得国家授予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母亲许靖佩戴的是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华中南和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纪念章。父母早年参加革命,戎马一生。新中国成立后任秦皇岛市建筑工程局局长,后调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保持和发扬了革命军人的本色和作风。母亲转业后,在中共秦皇岛市委档案馆任副馆长。”吴和平说。

耳濡目染了母亲档案整理的能力,吴和平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物件”都保存、整理得非常好,日日拂拭,“睹物思人,有他们无声的陪伴,我们走得正走得远。”

精神赓续 不负韶华  

“如果说父母的光荣历史、权利、地位是折射在子女身上的‘光环’,我们身上的‘光环’可谓光辉夺目。但是,我们都没在父母‘光环’笼罩下安逸地生存。”王晓港说。

20世纪50年代初期,父母调离秦皇岛去外地任职,把六个月的王晓港寄养在一个老工人家庭。“我一直在保姆爸爸、妈妈家长大。”王晓港说,小时候每年寒、暑假到父母身边,他们都会在百忙之中组织一次家庭会议,“我们一一汇报思想、学习情况,听他们的教导。父亲总说‘生活上向低水平看齐,工作上向高水平看齐,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三年困难时期,王晓港同小朋友一起挖野菜、打草、拣煤渣、砸石砟挣钱。“我很感激那段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时刻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后来成了家,婆婆和邻居都夸我勤俭持家会过日子。”

人生就是一场栉风沐雨的旅程。王晓港初中毕业后特想当兵,父亲的老战友就是沈阳军区司令员,但是,“我们家的孩子该下乡的都下乡,父亲没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说过话。1972年我被招工进了铁路系统,一干就是30来年,先后开了6年叉式车(装卸工),当了6年货运员,上了12年夜班。”

王晓港说:“父母总叮嘱我们,不许提是他们的孩子;不让走捷径。我们没用父母的权势‘飞黄腾达’,然而,他们那种自立自强的家风教育,让我们精神满足、受益终生。”

而吴和平说父母给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做人办事想着人民群众”“严以律己”。

“父亲86岁那年把勋章交给我,再三叮嘱:这是荣誉,但更凝结着责任和担当,千万要保存好,一代代传下去。”

与共和国同龄的吴和平,曾保卫祖国海防21年,转业到铁路建设祖国20年。“感恩、报效祖国,永远是我不懈的追求和人生的梦想。”

20世纪60年代初,吴和平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还曾荣立三等功。几十年来,老两口获得的荣誉有百十多项。今年7月,建党百年之际,吴和平获得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们俩从小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人。父母亲勉励我们一生要活得有价值。”吴和平说。

守望初心 编织美好未来  

退休后,他们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从此,这对老夫妻相伴阅读、写作、旅游,撰写整理了父母的回忆录;举办了“岁月留痕、不忘初心”作品展;出版了25万字的《行旅集》,76篇游记介绍着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地讲述着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着他们的爱国情怀。

“2018年,我们有了人生中的好多‘第一次’。”王晓港说,参与录制纪念北戴河避暑区开发110周年纪录片《百年芳华》;接受电视访谈,“传递经典、书香行知”;他们走上市里的春节晚会,写“福”字、剪“福”字,演绎其乐融融的《回家过年》;他们同儿子、孙子讲述家风故事,诠释“爱在重阳,礼孝传承”……夫妻俩俨然是秦皇岛的“最美百姓代言人”。

吴和平、王晓港夫妻不仅携手同行,也有各自精彩。

爱读书、写作的吴和平在新浪网开办博客,每天在键盘前记录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做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历史飞跃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1964年就爱上集邮的他,痴迷不辍,坚持用一张张邮票记录秦皇岛城市的变迁,讲述方寸之间的美丽中国。

爱唱、爱跳的王晓港成为社区治理的志愿者,向党员群众讲党课,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做社区管理网格长等等,做了一个“爱管闲事”的人。2018年她被选为社区党委委员。

吴和平、王晓港的独生子吴昊是秦皇岛外代公司船务部外勤科长。在革命奶奶的一再催促下很早就入了党。在国能销售集团秦皇岛办事处部门任副经理的儿媳郭晴,在这个红色家庭的熏陶下,今年7月也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郭晴对记者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战争年代的亲密战友、革命伴侣;爸爸妈妈是和平时代琴瑟和鸣的‘神仙眷侣’。他们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模样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参照。”

他们的孙子吴谦佑如今已是中学生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王晓港回忆,孙子上小学时,曾制作了一份手抄报,回忆太爷爷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并用稚嫩的笔触写着“太爷爷、爷爷、爸爸都是党员,我要和他们一样”。这个小家伙告诉奶奶,他未来的理想是“当特种兵”。

美好的家庭令人羡慕、受人尊敬。2016年,吴和平、王晓港家庭荣获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届“最美家庭”称号,颁奖委员会授予他们的颁奖词是“苟利国家,倾注浩然正气;不求富贵,宁愿清风相伴。丹心为国承家训之责,琴瑟和鸣谱廉政之声”。之后,他们又获得“河北省书香家庭”“河北省最美家庭”“河北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个家庭强大的红色基因在一代代人中传承,这个家庭爱党爱国的情怀在一代代人心中植根。他们自觉守望初心,从小家庭出发,为民族百年复兴培养着新的建设者、接班人。

  • 分享:
  • 编辑:崔春婷     2021-11-08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