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公共栏目 > 女网时评

编剧对电影质量的影响力不能消失

标签:女网时评 | 来源:中国妇女网 | 作者:滕云

□滕云

这是一条小新闻:10月6日,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登陆院线,该片上映后受到不少观众好评,但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宣传海报因缺少“编剧林金”的署名,引起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的抗议。10月10日凌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维权部通过官博对该事发文,表示编剧署名权不容侵犯。随后,电影修复方中国电影资料馆对微博所发布的相关海报作出修改,加上了“编剧林金”的署名。随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维权部再度发文,对于新海报中将编剧署名放在了“导演王萍”之后的做法提出质疑,指出按照1958年版本排名顺序,“编剧林金”应该在“导演王萍”之前,表示相关方篡改了当年的编导署名顺序,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名次权”。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言之凿凿,依法维权,在此之前,署名权我知道,名次权我真不知道。但于我,能够通过这么一则小新闻,约略勾勒出电影创作60年前后的一点差别。这起码在证明一个60年前的电影创作规律——编剧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构成电影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元素。60年前,编剧起码还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创作者。他是第一个讲故事的人,孕育了电影的胚胎,并赋予它灵魂。编剧之后,才是生产线后面的导演、演员、建组开机。虽然在那个时代名次排序从来不是问题,但编剧在那个时代显然是独立的,地位远高于今天。总之,编剧在当年,是一项认真的、独立的、负责的、重要的工作,它意味着一部电影的真正开端。

本想仅以一则小新闻结束这段电影编剧的小考据,但还是没忍住搜了下编剧林金。一搜不要紧,还有新发现。原来,所谓林金并非真有其人,而是三位编剧的合称,他们分别是:杜印、李强、黄钢。这条解析又是从哪看到的呢?恰恰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百家号。可见第一,资料馆的确没有主观上的“对编剧的歧视、贬低和侮辱”;第二,以团队形式完成《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剧本创作,更加印证了编剧之于这部电影的重要作用。

这场争议怎么继续下去,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我想,上色修复重映本身,就是对这些已故人士的尊重和纪念。只聚光明星和粉丝,却忘记了制造明星和粉丝的生产方式,或者把编剧的独立创作变成了资本之下的流水线拼装工,他们服不服气单说,起码是不会有真正的好电影的。

  • 分享:
  • 编辑:刘昱卓     2021-10-1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