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网TV > 第一发布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 “朝阳”暖民心,“玫瑰”发新芽

标签:第一发布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居民和志愿者们在一起。

喜讯捎给总书记

走亲戚档案

2019年1月17日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

我们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空地上开辟出一小块菜园,居民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作“绿趣园”。今年秋收,硕果累累。我们把自己种出的蔬菜送到社区老人家食堂,给老人们包包子、包饺子,回馈和服务于社区的老雷锋和老志愿者。我们盼着总书记能再来,也能尝尝我们包的饺子。  

苗苗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见习记者 黄威

我们身边总有好心人,为窘迫中的他人伸出援手,天津的兰长燕将这种“好心”做到了极致。

刚刚下过一阵小雨,76岁的兰长燕在家门口公交车站等车时,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共享单车间来回转。她开口问年轻人:“是因为车座湿了吗?来,我这儿有纸巾。”年轻人又惊又喜,连忙道谢,擦干净一辆骑上走了。兰长燕扭头回家,拿抹布把公交车站所有单车挨个擦干净后,把抹布往兜里一放,坐上公交车走了。

“我做的都是很小很小的事,只是举手之劳。”对于做了20多年社区志愿者的兰长燕来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习惯。

2019年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展馆,并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当时,总书记与作为志愿者代表的兰长燕亲切握手,嘱咐她保重身体。

邻里守望,薪火相传

兰长燕身形瘦小,但在邻里间声名响亮,她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兰姨”。在家家安装防盗门的年代,一个楼门的居民都放心地将自家备用钥匙交其保管,以备不时之需。

在许多邻居眼中,兰长燕诚实可靠,她记得小区中每位老人的生日,为老人过生日送寿面,成为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兰长燕的结对帮扶对象——92岁高龄的肖奶奶曾对她说:“兰姨,你要是搬家,我就跟你走!”

“当时总书记对我们说:社会上有你们很温暖,有些事是政府、社会可能做不了的,但你们能做到。我们也向总书记表示:志愿服务,薪火相传。”总书记的话语让兰长燕充满力量,更深刻领会了“志愿服务”的时代内涵。

在兰长燕生活的新兴街,她的事迹不是孤例。

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被誉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1989年,在朝阳里,诞生了一个13人的“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包括居委会的全体6名成员和居民中的7名“积极分子”,一对一地帮助社区的13个困难户。

受此启发,同年3月18日,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成立,为了纪念此事,多年后,朝阳里立起了一座雕塑,造型是“手捧玫瑰”。

32年来,社区注册志愿者发展至3571名,占社区居民的70%。为生活困难家庭提供救助资金、为盲人讲电影、给居民提供义务理发……社区通过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

摸准需求,精准服务

“社区工作是具体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摸准居民群众各种需求,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朝阳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的标语格外醒目。

“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年轻的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

苗苗和社区工作者们想方设法发挥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利用5天时间完成了社区常住居民全覆盖式问需调查,得到问卷2197份,共收集10大类44项473条具体需求,主要集中在邻里守望和空巢爱心帮扶方面,这些都是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有爱心学志愿者、有能力做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是朝阳里社区党委对每一位社区党员发出的诚挚邀请。为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委在党员中开展“认岗、认亲、认难题”活动,即结合楼门建设认领一个服务岗位、在居住楼门或者相近楼门认一门“亲戚”、在社区建设中认领一个难题。

社区居民路绍华老两口因孩子在国外生活,平时便住在养老院,偶尔回家居住几日,与社区党员杨建华熟识,于是便“认了亲”。杨建华经常去养老院看望路绍华并送去学习材料。近期,路绍华在家居住期间突发心脏病,求助于杨建华夫妇。夫妇俩得知后立即送老人进医院抢救,并陪护了一天一晚。

“我们这个社区特别有帮助别人的氛围,我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在杨建华看来,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截至目前,社区共有44名在职党员与社区党委提供的45户空巢老人、22户独居老人结成了对子。“上楼时对老人问需,下楼时帮老人服务”已成为志愿者们的一种习惯。

“老三送”变成“新三送”

“时代在变迁,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苗苗介绍,过去,社区志愿服务是“老三送”(送煤、送菜、送炉具),如今,不断探索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把“老三送”变成“新三送”(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让服务内容不断适应居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社区凝聚了辖区内各方力量。作为志愿服务的共建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和朝阳里社区一街之隔,带着听诊器、血压仪的该校师生是朝阳里经常出现的志愿者。和平文化宫会来“送知识”,和平检察院、公安和平分局来“送平安”,26家中小微企业为居民送来多种优惠福利。

“我们以建设志愿服务型社区为目标,通过引入‘项目化、社会化、制度化’机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从‘靠自觉、凭热情’,走向‘靠制度、守规矩’的规范化常态化轨道。”苗苗介绍,志愿服务精神32年薪火相传,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建设我出力、社区发展我受益”的全民公益模式,还开启了“人人当志愿者、一家人当志愿者”的良性循环,很多居民一家两代甚至三代人都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

十多年前,离异的刘爱珍听说“这个小区挺好”,带着儿子在朝阳里安了家。当时,刘爱珍在天津举目无亲,没有工作,志愿者们为她捐款捐物,资助她的孩子完成学业。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回到天津工作,也加入了社区志愿者行列。

立在朝阳里社区的“手捧玫瑰”雕塑所传递的精神,在社区居民心中生根发芽,悄然绽放。

记者手记

志愿服务,一直在路上

社区小广场上,每月一次的志愿服务广场日活动正在进行。免费理发、口腔检查、法律咨询,还有手机课堂、垃圾分类知识、防电信诈骗……众多项目热闹又有序。

作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这里的居民仍然感念着13位长者,30多年前,正是他们朴素的善举拉开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序幕。如今,在这个占地0.16平方公里的狭小社区,活跃着3571名志愿者,占常住居民的70%。

新时代,对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服务对象从以弱势群体为主到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以物质帮扶为主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服务领域从柴米油盐的琐事延伸到环保、健康、婚恋、文化等不同系列……

喧嚣繁华的城市中,助人为乐、邻里守望的美好传统在这一方天地里被无限放大,社区志愿者们也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着善的力量。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