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家风
甘祖昌老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的女儿甘公荣:
让红色基因红色家风代代传承
标签:家风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记者 刘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刘旭
“一路芬芳红色江西”全媒体采访团来到第二站江西的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6月23日,在井冈山上的茨坪镇茨坪社区,一场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的红色宣讲正在进行,台上的宣讲员名叫甘公荣。
此前,由江西省妇联组织的“赣鄱巾帼心向党 扬帆奋进新征程”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宣讲已经走遍了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作为甘祖昌老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的女儿,甘公荣全程参与了主题宣讲。宣讲中,甘公荣说,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子女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她说会把父母的教诲当做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因受井冈山干部学院邀请在井冈山定期为来自全国的学员宣讲,6月23日当天,甘公荣再次讲起红色基因传承的故事。

甘祖昌1905年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桥头村一个贫困的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参加红军,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甘祖昌随部队到了新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甘祖昌头部三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领导工作,领导和同志们都建议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甘祖昌却坚决要求回到家乡务农。
据甘公荣介绍,1957年甘祖昌主动要求回到老家以后,对家里、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甘祖昌规定子女们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穿,实在不能穿了再做鞋和袜底。
“爸爸为什么这么节约,他节省的钱都拿去建设家乡了”,甘公荣说。的确如此,为给家乡建设积累资金,甘祖昌回到农村后,全家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可是,修水库、修电站、买拖拉机、修桥、修路,帮助困难群众,只要是支援家乡建设,为乡亲们扶贫救危,他都十分慷慨。
龚全珍1923年出生在山东烟台,1949年西北大学毕业,毕业后参军分到新疆八一子弟学校教书。1957年8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回乡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龚全珍时,曾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
甘祖昌和龚全珍的事迹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

而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甘公荣也一直在做公益。从1991年开始她就一对一帮扶学生,一直没有间断过,到底帮助了多少学生和困难群众,她已记不清了。
如今,作为全国妇联执委、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甘公荣一直在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还发起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努力服务更多群众。
2019年江西省“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成立,甘公荣成为了首批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员。下农村、进厂矿、去学校,深入田间地头,她与妇女群众面对面讲甘祖昌和龚全珍的故事,讲党的好干部好作风的故事,帮助妇女姐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她说,自己一定努力为妇女和儿童多做一些实事,这是她的职责和使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