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生活派

游走婺源,探寻古桥古镇古朴徽韵

标签:生活派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胡杨

李坑

篁岭

晒秋

彩虹桥

 那天夕阳西下时,我坐在月亮湾边,闯入眼帘的是一汪碧水,巍巍青山和朵朵白云在夕阳映照的水面投下镶嵌了金边的倩影,给人一种静谧与安详,这应该就是美丽“乡愁”的样子吧。原来,没有油菜花的婺源,也很美好。蓦然回首,那古桥、那古村分明仍在灯火阑珊处。此刻,我已将婺源收入囊中。这些独家记忆,就是旅行的意义。而那些远方的美好,时刻提醒着我们:慢慢走,才能看到美;看到美,内心就可恢复安宁。

 ■胡杨文/摄

 “没来时,看再多的旅游攻略,婺源都是人家的;来了之后,婺源就是我的。这些独家记忆,就是旅行的意义。此刻,我已将婺源收入囊中。”4月24日早晨离开婺源时,我发朋友圈这样写道。去婺源之前,朋友们问我:“油菜花已没了,你去婺源干吗?”暮春时节“错峰”来到婺源,我惊喜地发现:这里不仅有油菜花,还是朱熹故里和詹天佑的家乡,还有世外桃源般的篁岭、水墨国画版的小桥流水人家……

 婺源县城:体验“禅心”民宿,寻访“文公阙里”

 从九江乘高铁半小时就可达婺源,出站便看到詹天佑的雕像。“淳庐”是我在网上预订的民宿,网上订房有时就像抽盲盒,此行婺源就抽到了好运盲盒。

 这家民宿有“淳庐”“禅心”两个相邻门面,客厅一面墙上是手写的《金刚经》,另一面画着达摩像。无论字还是画,都显得有些粗糙,但又给人一种淳朴和亲切。宽敞、洁净、明亮的房间,随手采的一束野花,即刻找到了相应的花瓶,那一刻心里很美。而更美的是房价,各种优惠下来每晚只要77元。而且入住不需要押金,走时也没人查房,一副“你来我信”的样子。婺源的第一美好,就来自于婺源县城中心文公路上的民宿,附近就有公交总站,方便通往各大景区。

 婺源县城不仅美好而且时尚。那两天我们白天奔赴景区,夜晚则踱步古色古香的景观桥,到国际范儿的文化广场看霸气的喷泉表演;早晨则踏着晨雾,走过另一座极具网红气质的星江河大桥,去县城里的景点“打卡”——文公阙里、朱子步行街、婺女庙……文公、紫阳、朱子,都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称谓,而婺源则是朱熹的故里。

 古桥古镇:彩虹桥板凳桥古风犹存,马头墙粉墙黛瓦徽韵悠悠

 婺源水多,桥也多。有历史悠久、设计精湛的古桥,有木桥、石板桥、石拱桥、廊亭桥,还有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等,它们或坐落在村庄里,或分布在田野中,历经风雨、默默守候。

 4月22日一早,我们乘车到距离婺源县城23公里的清华古镇,这里有距今800年历史的宋代古桥彩虹桥。婺源历史上曾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彩虹桥也是古徽州地区最长的廊桥,被誉为“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

 我们到达彩虹桥时,工人们正在抢修,去年7月那场洪水冲毁了桥体的部分木结构。彩虹桥全长140米,我从这头走到那头,并没有发现“特别”之处,反而是看到网上空中俯拍的桥体全貌颇为壮观。原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整座桥没有用一枚铁钉,榫头之间用木楔牢固,而桥墩才是整座古桥的最精美部分,像半个船形,前面半锐如斧面、后面平整,这样可以起到分解洪水冲击的作用。

 那天天气晴朗,白云悠悠投影在水面上,近处有大风车、小竹筏,远处河边是星星点点洗衣妇人……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位当地老人告诉我们,清华古镇大多数人姓胡,“全国姓胡的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的这句话勾起了我去古镇“寻根”。窄窄的巷弄里家家户户门牌上不但有姓氏名牌,还有不同的家训,而抬头就可见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经典“马头墙”。“马头墙”始于明朝弘治年间,据说当时徽州府因房屋多为木结构火患频繁,“马头墙”的最初功效是“封火墙”,后来工匠们将其美化成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走在清华古镇里,我这个胡氏后人也只能遥想“清华自古文风昌盛,仅宋代胡氏家族就有进士13人”的辉煌过往了。而回头张望,彩虹桥的桥墩与古镇上的马头墙,遥相呼应,徽韵悠长。

 从古镇出来,我们换乘当地“摩的”进村。先到的是延村,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两岸是结满油菜籽的田地,可以想象油菜花开的时候有多美。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而婺源幸运地为我们保存了古徽州的气韵。我们走进一栋古老的明清古建筑院落,与那里卖茶的小凤姑娘聊着家常,也品尝了她的婺源黄菊茶。

 对延村印象最深的是板凳桥,它是由一段段木头连接起的小桥,窄窄的只能一人通过。我坐在桥上拍视频,配了那首网红歌:“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你抚琴奏忧伤”……

 思溪村和延村是前后两个村落,从田间地头的小路我们走到了思溪村。虽然没有了油菜花,可是那一路都是黄灿灿的蒲儿根。突然怦然心动:“你是油菜花派来的吗?”记得在那条小路上,还看见一个竹筐,里面满满的细细、尖尖、嫩嫩的春笋,它们仿佛在唱:“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即使黄昏时分,处处都散落着可以侵占镜头的美。那天走着走着,我不由想起了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篁岭:“挂在山崖上的古村”,变身“此景只应天上有”的“网红”景区

 4月23日我们第一站去江湾,这里有被誉为江南70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萧江祠堂。而之后的篁岭,当属婺源之行的高潮。上岭这天,天气一改前几日阴雨连绵,天蓝如洗,“云爆了”美得想哭。

 那天当我翻山越岭坐在天街的木阁楼窗前,俯瞰绵延的梯田,远处重峦叠嶂的青翠,近处层次分明的粉墙黛瓦,那一刻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篁岭建村于明代,因“其地多篁竹”而得名,属典型的山居村落,地势崎岖,自古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也被称“挂在山崖上的古村”。之前篁岭曾因交通不便、物资匮乏、频发地质灾害而被政府动员集体搬迁,直到2009年开始以古村产权收购、居民异地搬迁安置及古民居异地搬迁保护的模式进行村落保护性开发,这里于是成为了一处集古村、花海、晒秋、流水等美景于一体的特色景区。

 篁岭最出名的是“晒秋”,每年金秋的“晒秋文化节”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可暮春时节的篁岭,于我也另有一番滋味,那就是“人生不在初相逢,洗尽铅华也从容”。

 篁岭是按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的布局来建设的,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天街是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我们在一家咖啡店里要了两杯特色糯米咖啡,当我们嫌咖啡太烫时,店主慢慢地说:“一般客人都是逛完了来这里坐下来,慢慢喝一杯。”那一刻突然发现,原来“慢”才是现在都市人最缺乏的生活。

 兜兜转转来到另一条特色商业街花溪水街,风车转动、磨盘流水,上上下下、边边角角都是美的叠拼。而篁岭也曾是曹氏家族聚居地,曹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祠是在原祠基础上重建的,为中轴歇山式建筑,宗祠正堂上方保留着“上蔡世家”的匾额。

 那天最惊险刺激的还是垒心桥。正午,大朵大朵的云彩让这条全长298.4米、垂直高度97米、中间段有50米玻璃栈道的悬索桥成为名副其实的“卧云桥”。我跟朵朵白云并肩“潇洒走一回”,脚下透过玻璃看见云堆托举着我,那一刻恍惚于天上人间。

 相比篁岭的热闹,李坑则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这里曾经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仕官富贾达百余人,村里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还出了一位南宋武状元李知诚……

 在婺源的最后一幕我们留给了月亮湾。那天夕阳西下时,我坐在月亮湾边,闯入眼帘的是一汪碧水,巍巍青山和朵朵白云在夕阳映照的水面投下镶嵌了金边的倩影,给人一种静谧与安详,这应该就是美丽“乡愁”的样子吧。

 短短两天的婺源游走,有太多的遗憾——那些遗落在古村落的古桥,那些叫“汪口”“晓起”“长溪”的古村落,我可能此生都不会再见了;而看到李坑小河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几个大字时,惆怅又上心头……然而蓦然回首,那古桥、那古村分明仍在灯火阑珊处。原来,没有油菜花的婺源,也很美好。而那些远方的美好,时刻提醒着我们:慢慢走,才能看到美;看到美,内心就可恢复安宁。


  • 分享:
  • 编辑:李凌霄     2021-05-20

评论

0/150